1969年,尼克松当选总统,开始着手实施越南战争越南化的计划。与此同时,中苏关系恶化,华盛顿和北京开始谨小慎微地接触。有不少人认为,尼克松去北京不过是打点国家利益。1972年2月,尼克松来到中国,并在上海签署了中美开始缓和关系的第一份公报。尼克松由于水门事件的丑闻不得不辞职下野。他的继任者福特总统虽然也出访了中国,但是迫于美国保守势力的反对和台湾院外集团的压力,直到他1976年在大选中败于吉米·卡特,中美不能实现邦交正常化。
卡特借水门事件的东风入主白宫。卡特1949年在中国沿海目睹中国内战的尾声。他不理解美国为什么不能与中国建交,不喜欢国务院在外交事务上的因循守旧,更不买台湾院外活动集团的账。他授权极为反苏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与中国政府谈判。1978年12月15日,双方签署了建交公报。两天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979年大年三十,邓小平应卡特总统的邀请出访美国,在美国掀起中国热。之后不久,中国开始对越自卫反击战。共和党人不能饶恕卡特,把他告上了最高法院;国会亲台成员谴责卡特出卖盟友,强行通过了《台湾关系法》;共和党1980年的总统候选人里根大骂卡特两面三刀,出卖国家利益。卡特在选举中败于里根。由于伊朗革命的爆发,卡特是自尼克松以来唯一没有能够在任内出访中国的美国总统。卡特常常说,尼克松的确有破冰之旅,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也是事实,但是他是第一位说这个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
1982年里根总统到了中国,并签署了中美关系的第三个公告。当时,里根总统最为关注的是如何拖垮苏联,推倒柏林墙,愿意并且对中国做出让步,并出乎意料地同意一劳永逸地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对里根来说,莫斯科是最为顽固和最为危险的敌人。
老布什1989年出任总统。作为美国与中国建交前的第二任非正式大使,中美关系在老布什任内应该有长足的进步。不料,1989年中美关系坠入建交以来的最低谷。布什顶住美国国会和民间的压力,让自己的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福特秘密访问北京并与邓小平会晤。老布什不顾西方压力与中国保持接触功不可没,但他在任内最后一年为了拉选票批准向台湾出售美国先进战机,肆无忌惮地破坏了他的前任里根与中国签署的8·17公报。
- 2009-12-09美国驻华大使:中美关系比政治利益更重要
- 2009-12-01张晓卿:解读“一个大马”理念 需关注中美关系
- 2009-11-30李道豫:中美关系具有两面性,要“听其言观其行”
- 2009-11-30中美关系 “温故而知新”
- 2009-11-19奥巴马结束首次访华 中美关系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