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条主线,小平同志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大政方针的立足点。他反复强调,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社会”。他特别指出,“中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很重要的是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
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收入,努力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预计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根本改善,城镇住房人均面积从30年前的7.6平方米增加到32.4平方米,农村住房人均面积从9.7平方米到44.1平方米,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55.1%下降到37.9%,农村从62.3%下降到41.3%。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民生,重点抓好三条:一是就业惠民。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发展的重要目标,近几年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4年控制在3.5%以下,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全省66.3%的农村劳动力已经转移到非农产业。二是创业富民。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全省民营企业达到91万户,个体工商户260万户,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95万亿元,人均25380元。三是社保安民。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加社会保障投入,扩大社保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全省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均稳定在95%以上,实现了城乡“低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个全覆盖,基本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有保障,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失学,确保离退休职工收入逐步增加。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扶贫标准,预计2012年人均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可以基本脱贫。
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小平同志深刻指出,要实现我们的雄心壮志,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我们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贯穿于小康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以改革的大突破、开放的大推进,促进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进步。江苏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比较早地开始了市场取向的改革。30年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建立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国有、民营、外资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36.8%、37.1%和26.1%,国有企业焕发生机,民营经济充满活力。投资、金融、财税、价格改革不断深化,土地、劳动力、人才、技术等要素市场不断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我们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