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赵晶) 今天上午,由中央党校中国马克思主义基金会举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在京开幕。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在开幕式上作了主题演讲。
李君如在演讲中指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了不起的一个研究理论,这个“了不起”不是我们自吹自擂,而是有根据的。根据就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它曾经引起过中共和苏共中央有过两次争论。和苏共争了两次,一次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争论,同志们也许已经注意到,在全国解放后,很少公开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一般只是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这一提法,原因是1948年6月,共产党情报局通过一个决定,批评南斯拉夫共产党有所谓民族主义的倾向。共产党情报局很重视这个问题,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9月15号中共中央才发通知,把共产党情报局和中国中央政治局合起来,专门发表新华社社论,列为中央党校的学习教材。所以这个以后我们就不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避免被人误解为我们党也有民族主义的倾向。
包括后来,在毛泽东选集出版的时候,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化。即使如此,后来在中苏论战的时候,苏共对我们党历史上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提法进行指责。其中之一就是马列主义是一个国际主义学说,其他国家同样是可以适用和采纳的。然而中共的组织、中共的报刊广泛使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比如说刘少奇同志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就说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说毛泽东同志成功地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工作。苏共这笔账记住了。因此毛主席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对此做了回应。他风趣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恐怕不是你的专利权,我想我也讲过嘛,文字上有,我记得好象有。六中全会上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记着我提过。所以,发生这个版权问题。接下来毛主席很镇定地说,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情况的统一。“一个普遍”、“一个具体”,“两个正确统一”叫中国化。这是第一次争论。
第二次争论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争论。1982年邓小平提出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运用,同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突破。1983年,在南斯拉夫召开的世界社会主义圆桌会议上,中共代表团作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报告,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但却遭到苏共的抨击,指责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多元化,但是这个实践和深入思考,越来越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1985年召开的圆桌会议上,一些国家的专家指出,每个国家都有权以自己的方式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任何人的私有财产,不能把它封闭起来,排斥其他概念和思想。由于存在着多种民族和多种文化,所以也要形成多元社会主义。在这个意义上,世界历史进程仍然不断地向前发展,显然这个单一性和应用性的模式。他们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他们批评苏共的社会多元化的指责是错误的。但他们回应这个问题的时候,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为多元的社会主义,并没有准确地反映我们党的立场和观点。社会模式多样性归结为社会多样化,弄的不好,会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绝不能走向马克思主义多元化,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这也是应该注意的。
- 2009-12-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新境界
- 2009-12-11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着力点
- 2009-12-0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新境界
- 2009-11-27田培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2009-11-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年之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