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在1980年后出生、受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等硕士专业教育的研究生,逐步进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而从2008年起,1990年后出生的大学生陆续进入大学校园,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的教育对象。“80后教师、90后学生”是目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新问题。 “80后教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影响
因为是我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曾经被人们称为“小皇帝”、“小公主”。如今,他们中的一部分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他们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富有朝气的生力军,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问题。
从有利的方面看,第一,“80后教师”与“90后大学生”之间存在天然的年龄接近,这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第二,与别的年龄段的教师相比,“80后教师”话语体系更新,表达方式与“90后大学生”更趋于一致,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性;第三,从教学手段看,“80后教师”成长在改革开放之后,是教学手段现代化、多样化的受益者,善于吸收和应用新鲜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但是,以下问题也值得注意: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流价值性与“80后教师”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突。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特征,最早就体现在“80后”这一代人身上。价值观念多元化是一种客观现象,但对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一些“80后教师”在课堂上散布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情况令人担忧。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性与“80后教师”知识积累欠缺的矛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知识积累。但由于年龄、教育年限、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等限制,“80后教师”的知识积累明显不够。第三,“80后教师”高学历与科学研究能力不足的反差。绝大部分的“80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具有研究生学历、拥有硕士学位,有些甚至已经获得博士学位,但科学研究能力较低,在教学中往往难于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内容。
“90后大学生”对“80后”教师提出的特殊挑战
第一,如何从和谐相处到引导提高。“90后”大学生与“80后”教师一样,都是改革开放背景下出生、成长的,他们无疑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但“90后”大学生与“80后”教师都是在呵护中长大的,同样年少气盛、个性很强,与人和谐相处是他们共同的难题。因此,“80后”教师首先要能够与“90后”大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指点迷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这个角度看,一些“80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切有余、引导不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 2008-07-09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 2007-10-1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受师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