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日召开的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下力气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尤其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2008年,铜山县委组织部以村级党组织换届为契机,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51名村党组织书记,把既了解农村、农业和农民,熟悉农村工作,又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起核心领导作用的农村党员选任为村党组织书记,大大改善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结构和面貌。
一、实施动因
铜山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环绕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总面积1856.6平方公里,人口120万,辖20个镇、1个农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县共有农村基层党组织363个,其中村级党组织314个,有村党组织书记311名(有三人跨村兼职)。近年来,铜山县创新村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激励关怀和后备培养等各项机制,不断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规范化管理,培养造就了一支富有时代精神、具有现代意识、具备发展潜质、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基本能够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在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不同程度存在着年龄偏大、任职时间较长、发展带动能力不强、班子软弱涣散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将严重削弱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为此,铜山县以公开选拔的方式,在更大范围内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提高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好的带头人催生好班子、带出好队伍、构建好机制、创造好业绩,全面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主要做法
1、深入调研分析,51名村党组织书记集体“下课”。2008年9月起,铜山县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和集中进行民主测评等方式,对全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10月份,在各镇党委的配合下,县委组织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20个调查组,对全县314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一次“突然袭击”式的秘密民意测评。此次行动,各镇党委和各村党组织书记毫不知情。民主测评和调研结果显示:群众满意率低、建议进行调整得票数高的村党组织书记,村里各项工作均处在落后位置,镇党委不满意,群众有意见。那么,怎样才能打破“优秀人才上不去,平庸无为的村干部下不来”的状况呢?经充分调研论证、征求镇党委意见并报请县委同意后,铜山县委组织部按照民主测评优秀票低于60%、调整票高于15%、年龄大于53岁、学历低于高中等四个条件,决定免去51名村党组织书记职务,空缺职位面向全县进行公开选拔。
2、打破传统“定式”,389人报名参加公开选拔。村干部选任的习惯做法是从农民中选、在本村任职。有的村后继无人,只能“矮子里拔将军”。11月24日,铜山县委组织部在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发布公开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简章,为扩大选人范围,公开选拔的报名条件除中共正式党员、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和43周岁以下三个硬性规定外,所有符合条件的党员均可报名参加,彻底打破了村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身份、地域、行业限制。县、镇两级还分别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宣传发动。各镇还专门组织人员,电话动员在外务工或经商的党员返乡报名参与竞选。消息传开后,质疑声和赞同声几乎同时响起。质疑声来自部分镇党委。考的好不一定干的好,这样的选拔方式能选出真正的“人才”吗?面对质疑,县委组织部领导分头找有关镇党委书记谈话,和他们一起分析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与村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较低之间的矛盾,引导他们相信通过公开选拔,能够在更大范围内选出素质较高的合适人才。比质疑声响得更高的,是赞许和叫好的声音。大部分镇党委都认为,这样做不仅能选出真正的“能人”来任村官,而且能扩大党委的选人用人视野,发现和培养一批村级后备干部。同时通过向广大农村党员群众
- 2009-11-25仙游公开选拔11名“副科” 12月上旬笔试
- 2009-08-27浙江永康组织部登广告公开选拔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