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来中国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对宗教问题长期性、群众性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摆脱“左了、右了”的困惑,避免“松了、紧了”的摇摆
把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不是作一般问题而是作根本问题来看,是强调观察宗教问题必须尊重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于是就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研究: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是一个历史范畴,要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来进行考察;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有着深刻的客观基础,是由宗教赖以存在的根源的长期性决定的;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是整体而言,具体宗教能否长期存在取决于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强调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主要是为了防治在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上的“短视症”。
把宗教问题的群众性,不是作一般问题而是作关键问题来看,是因为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实质是个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应该一致起来。只有深入把握宗教问题的群众性,才能科学认识和正确发挥宗教的社会作用。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长期性和群众性,也是认识宗教问题应该把握的两个基础的、本质的属性。深刻认识宗教的长期性,分析宗教问题才能把握规律性和复杂性。对反复出现、长期存在的东西,要特别注意把握其规律。深刻认识宗教的群众性,从事宗教工作才能找准立足点和出发点。对大量出现、普遍存在的东西,要特别注意掌握好政策。
从实践论的角度看,强调认识社会主义的宗教问题要透彻、深刻地把握长期性和群众性这两个基本属性,则是因为我们一度比较容易忽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和群众性,因而也就容易把宗教问题看简单了,看不到其中的复杂性。这是长期以来导致我们在宗教问题上认识不清晰,或认识上左右摇摆,实践中发生错误和失误的病根。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唯物论、主张无神论,在世界观上与一切有神论对立,因此在领导群众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就要特别注意防止简单化和短视症,忽视宗教问题的长期性;注意防止把信仰上的差异扩大为政治上的对立,只看到宗教被敌对势力利用的消极面,忽略宗教问题的群众性。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之初,剧烈阶级斗争的特殊时代条件,使这种“忽视”和“忽略”有其合理性。但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对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和群众性仍然缺乏透彻深刻的认识,党内很多人难免把宗教完全等同于“愚昧落后”,看作是“侵略工具”,处理宗教问题就容易过急、过粗、过头。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教训一再说明,不仅是宗教问题,我们在其他方面出问题、犯错误,很多也是由于急于求成,盲目行动;过急必导致工作过粗,草率决策,操切行事;过粗又导致措施过头,调门升高,上纲上线;终于搞得局面难以收拾,又只好用一种倾向去纠正另一种倾向,左右摇摆,反复折腾。这一顽症,在经济工作中使我们吃过不少苦头,我们已高度警惕并切实纠正。宗教工作同样不可过急、过粗、过头,反复折腾,给后面留下无穷的麻烦。
- 2009-12-06港媒:陈云林访台 文化宗教行程受瞩目
- 2009-11-23美军基地枪击案凶手邮件曝光 联络极端宗教人士
- 2009-11-13党的宗教工作:先进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 2009-11-10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马丁·路德诞辰
- 2009-11-04漳浦县人大开展宗教工作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