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方法创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在运用市场机制配置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导向作用,把人才导向基层、企业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可以有效消除制约人才合理配置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提高人才流动和配置的效率,降低人才流动的成本,优化人才资源的结构,呈现出比传统人才配置方式灵活性更高、流动性更强的特点,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的新型人才资源配置方式,同时也是一项积极的就业政策。
三、推动全面发展,促进人才成长
满足基层需要,保障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加快基层的发展,把人才导向基层。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通过实施人才储备制度,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把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带到生产一线,必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使发展由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对于全面促进基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留住宝贵人才,优化队伍结构。人才就是发展,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未来。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通过储备这一形式把他们用起来,充分调动起积极性、创造性,不仅满足了当前基层人才的需求,改善了基层人才结构,使人才配置更趋合理,更重要、更具战略性意义的是为今后的发展备足了各类人才。
把握成长规律,锻炼培养人才。把人力资源转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必须不断提高人才的能力素质。在实践中锻炼培养,是提高人才能力素质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手段。注重培养、选拔、使用好青年人才,引导他们在艰苦的环境和丰富的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是保证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重大战略。
四、着眼发展长远,健全长效机制
抓住战略机遇,扩大储备人才总量。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了严重冲击,但危机过后必然会迎来又一个崭新的、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因此,要以世界的眼光和战略的思维来分析当前的形势,紧紧抓住危机中蕴含的机遇,着眼长远,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人才就业困难时,从战略的高度思考,着眼未来的发展,着眼金融危机之后的人才需求,进一步创新人才储备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扩大人才储备总量,为未来发展留住、储足各类人才。
转变观念认识,营造良好氛围环境。高校毕业生在基层、企业锻炼成长要有一个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大学生从校园到基层,难免将遇到许多不适应,可能会有许多缺点和不足。社会各方面要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培养他们,既不能缺乏信任、闲置不用,也不能期望值过高,拔苗助长。要真正营造出一个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环境,敢于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健全体制机制,建立人才开发链条。以配置高校毕业生为抓手、以实施人才储备制度为基点、逐步形成“人才储备——稳定就业——选拔录用——发展成才”的人才就业链、培养选拔链、成长链,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储备的长效机制。人才储备到基层和企业后,应加强培养,并在上级单位、上层科研部门需要人才时,要从基层和企业人才队伍中逐级选拔充实,使高校毕业生认识到,到基层一线锻炼是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为事业长远发展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厅长)
- 2009-12-16全面提升农村沼气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 2009-12-16明溪开展2009年农民创业培训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
- 2009-12-11漳平市举办农村妇女人才专题讲坛
- 2009-12-10机制难以实施 法国人才居留证政策收效甚微
- 2009-12-08小语种语言人才需求激增 日韩留学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