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理论频道>文史纵览> 正文
毛泽东巧断南北二乔“人名官司”
www.hyyz888.com 2009-12-14 16:0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南北“二乔”———乔冠华与胡乔木,是新闻文化界乃至中国政坛一对耀眼的双子星座,才华名望不相上下,享誉文坛,且共同出生于江苏盐城。两位都是大手笔、大秀才,南天北地遥相呼应,辉映媲美;两人相差一年来到这个世界,也曾同长于盐城一方故土,共饮京杭运河之水;两人同是清华园校友,又都是才华横溢的书生秀才,学有功底,造诣精深……就是这样举世闻名的南北两大才子,后来竟发生过一起有趣的“人名官司”,最终还是由毛泽东主席给了断的。

乔冠华名扬海外

新中国第四任外交部长乔冠华,系江苏盐城建湖县庆丰乡东乔庄人氏,笔名乔木、于怀、于潮。从香港到重庆《新华日报》之前,“乔木”就是乔冠华撰写国际述评时用的笔名。

1938年10月,25岁的乔冠华奔赴香港,任《时事晚报》主编,在大半年的时间里,他相继写了近百篇文章,达50多万字。他的文章所提观点一针见血、切中时弊要害,在香港乃至大陆引起强烈反响。《时事晚报》同仁梁路晨先生感到乔冠华写的这些文笔极为流畅、又颇具真知灼见的社评和国际述评登一下就完实在太可惜了,就建议乔冠华找一个通讯社,把所写的文章署名后再发往世界各地,借以扩大影响。乔冠华一听,正中下怀。

“那么就用‘乔木’为笔名吧?”梁路晨信口说道。

“好吧!”乔冠华不假思索地便答应了。

于是,“乔木”这个名闻遐迩的笔名就这样问世了。这样,一个随手拈来的名字便传遍了南国,乃至南洋各国。

现代作家叶灵凤先生十分熟知乔冠华,他对此有过这样一段描述:“乔木本来是个笔名,而且是他到了香港以后才用开的。抗战初期,他在广州就一直用的是乔冠华这个名字。不过在朋友之间,无论是在当面或背后,我们总习惯称他为‘老爷’。只有当你连叫他三声‘老乔’,他都不答应你,那时你才喝一声‘乔木’,或‘乔冠华’,他就必然抛下书本从沉思中惊醒,皱起两道浓眉,笑嘻嘻的走过来了。老乔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人物。”

冯亦代也回忆说:“我每天读着《时事晚报》,老乔用‘乔木’这一笔名写的政论。每读一文,心头如饮一瓢清泉,不仅彻凉,而且眼睛也跟着亮起来。”

此时,乔冠华为《时事晚报》撰写的社评几乎每篇都通过中国新闻社发往南洋各地诸如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的华侨报纸,故而乔冠华素有“南洋华侨”之美名。及至新中国成立之后,乔冠华出访印尼等国,当地不少华侨青年声称,他们在抗战时期都读过乔木的妙文佳作。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