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理论频道>理论参考> 正文
科学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www.hyyz888.com 2009-12-02 16:05 郑国光 来源:求是 我来说两句

重视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和防御,着力加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大力加强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防御技术研究,加强长期天气预报和极端气候事件预测及极端气候事件对粮食生产影响的评估研究,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调控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预警系统,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提供科技支撑。

加强农业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预测和防治。加强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气候背景的关系研究,加强气候变暖对病虫害发生、流行趋势的影响研究,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气象指标体系,重点做好农作物病虫害大发生年份的气象预测预报服务。有计划地培育和选用抗旱、抗涝、抗高温等抗逆品种,采用防灾抗灾、稳产增产的技术措施及预防可能加重的农业病虫害。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走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受季风气候影响,北方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800毫米,华北地区则更少,河流径流量逐年减少。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使许多水库往往无水可蓄,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或者是过度依赖超采地下水。在一些极度缺水地区,农业用水居然占总用水量的绝大部分。河北省白洋淀流域地处半干旱气候区的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总量只有116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5.3%左右,属于极端缺水地区。2006年,白洋淀流域用水总量达到32.1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26.9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3.95亿立方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1.26亿立方米,分别占水资源总量的83.8%、12.3%和3.9%。根据目前的用水结构分析,降低全社会用水总量的最大潜力在农业。因此,调整种植结构、改进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应对农业生产长期气候风险的当务之急。在干旱和半干旱以及干旱化趋势明显的地区,必须采取选育抗旱作物品种、秸秆覆盖抑制蒸发、少耕免耕深翻改土、化学节水等措施,努力降低农业生产和全社会的用水量。

(作者: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