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读了张岱年教授的文集《文化与哲学》,想到何不考虑把中国几千年文明中的精华用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中国古籍不可能做全面的分析,那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就应该完成这个任务。
——《致钱学敏》(1989年9月24日),《钱学森书信》第5卷第53-54页
我们今天要深化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一定要联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际,要从中抓住时代精神。
——《致王荫庭》(1990年10月4日),《钱学森书信》第5卷第359页
四、关于人的认识
人认识客观世界只有一条路,即实践的路,不然又回到唯心主义上去了。
——《致王义勇》(1985年12月5日),《钱学森书信》第3卷第4页
今天在认识过程中,不但要参考使用自己脑中存贮的信息,而且要使用存贮于人体之外的信息,即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今天的人要认识客观世界不动用精神财富不行,也就是说没有文化是不行的。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综合教育学、科学学、新闻学、体育学、文艺学等等,我拟称之为文化学。
——《致胡岚》(1982年10月23日),《钱学森书信》第1卷第211页
我们要认识一个事物,只研究其当前的情况是不够的,要研究其历史的发展变化。……发展变化有两种:渐进演变和急骤飞跃。……渐进演变固然能启发人,但急骤飞跃能发人深省。
——《致朱嘉明》(1984年6月7日),《钱学森书信》第1 卷第453-454 页
我接触我国社会科学家们得到的印象就是:习惯于从概念出发,而不像自然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那样,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测定的数据出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引用数量经济学的方法,……这是个社会科学如何发展的大问题。
——《致吴健》(1984年6月13日),《钱学森书信》第 1 卷第460 页
科学研究必须证实,不能凭空想。……科学要从事实出发,并且最终要接受事实的检验。不然再“言之成理”也是空的。……空想得再美好,也不是科学。
——《致余亚纲》(1987年10月4日),《钱学森书信》第4卷第47-50页
- 2009-11-12“钱学森之问”并非无解
- 2009-11-12“钱学森之问”答易行难
- 2009-11-10钱学森的“争”与“让”
- 2009-11-09钱学森见“万人同浴”肯定会摇头
- 2009-11-06钱学森的爱心、忧心和担心
- 2009-11-04从钱学森的“原则”中感悟到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