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民社会的存在意义
(一)发展公民社会,可以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五中全会则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稳定状态。”和谐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就是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公民社会对于民主与法制的尊崇,其宽容性、包容性,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着精神上的相通之处。而发展公民社会,一方面,它可以从生活方式上改变熟人社会的状态,为公众的日常生活注入普遍性内容,达到一种民主公平的社会界面;另一方面它倡导理性、平等的交往原则,可以化解社会冲突和对立,通过催生公民道德而达到社会的和谐。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是社会和谐与团结的基础。
(二)发展公民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不可或缺 胡锦涛在2006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的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而民主制度的一个现实基础就是公民社会,除非得到强有力的公民文化的支撑,否则民主制度不能持久。公民社会的存在就在于它的自治性,民主的发展方向也就是公民的自我管理,民主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公民社会扩大和国家缩小的过程,直至形成二者的和谐关系。
发展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互为基础,市场往往唯利是图,漠视公共利益,忽略弱势群体的需要。公民社会强调关爱和宽容。在减少社会差异造成的矛盾方面,许多民间组织均参与扶贫、农村义教和农民工的服务,亦为妇女、老弱伤残或其它弱势社群体提供协助。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可以产生强烈的公民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诉求,并正在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公民参与、推进基层民主、推动政务公开、改善社会管理、促进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2009-11-03对中国政党制度特点的理论认识
- 2009-11-02贾庆林:中国政党制度同一党及多党制有四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