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这一论述既是对我们党用人选人理论的超越,又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价值。胡锦涛总书记早在2008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就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十七届三次中纪委全会上讲话中再次指出,我们党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核心是党性。四中全会把这些闪耀思想写进《决定》并作为党的规定,为我们推进干部制度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的领导体制,做到选人用人科学化提供了根本保证。
一、用人把德放在首位是对以往干部“四化”标准的新提升、新界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针对“文革”的教训及对干部队伍造成的伤害,提出了干部的“四化”,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一选人用人措施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在改革开放之后,被打倒的老干部重新出来工作,在干部上积累的突出问题是年龄老化、学历派化,因而在实施干部“四化”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干部的革命化,偏重年轻化、知识化,其实质是轻视了干部的德而看重了才,进而在用人选人的理论与实践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扭曲。
再由于党的总体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绷紧几十年的“革命弦”、“政治弦”突然就放松,在实践中必然出现一个惯性反弹,虽然在选人用人上讲“革命化”,即德,实则基本被忘却和忽视了。既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等,需要大批高学历、有能力的人。这样,尽管当时在用人上讲“四化”,其实并没有把“四化”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丢掉或淡化了革命化,就是忽视了选人用人的“德”,曲解了我们党用人的标准。苏共在历史上也犯了这样的错误,在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夫等先后逝世后,告别了老人党,却丢掉了“德”的尺度选择了年轻的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从来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更不是一个共产主义理想坚定者,其上台的目的就是搞垮苏共,结果如此,教训极深。《决定》强调用人把德放在首位,是把我们党的用人标准做了新提升、新界定,并更加可操作了。
二、用人把德放在首位是对以往中央领导集体用人思想的新突破、新概括。在选人用人的标准和尺度上关键是德与才的关系。其实邓小平早在1979年就突出强调德,指出:“现在我们提出选拔接班人,有个好的条件,就是人们的政治面貌清楚了,叶剑英同志在国庆讲话里,提出了三条标准:一是坚决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二是大公无私,严守法纪,坚持党性,根绝派性;三是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心,有胜任工作的业务能力”。在1980年又说,“需要大量培养、发展、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这标明邓小平在选人用人上从来都把德作为前提条件,强调德才兼备。
- 2009-11-12李忠杰:以德为先促先进,做好官要先做好人
- 2009-10-28“以德为先”就是要“以德驭才”
- 2009-10-16陈红太:干部任用关键在以德为先原则,四个环节考验德
- 2009-10-09沈跃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 2009-07-20媒体,当以德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