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闽台音乐有特色艺术乐种闽台音乐不同于西北音乐的跌宕、苍凉,不同于中原音乐的酣畅、遒劲,不同于江南的流丽、婉转,不同于西南的旖旎、斑斓,它既有海角山野的清新与执着,如闽清《山歌》、《疍民渔歌》、《三明山歌》、《相谑歌》、《漳州褒歌》、《歌子》、仙游《龙鼓诗》、台湾《丢丢铜》,《思想起》,又有唐宋古乐的委婉缠绵,如南管;既有火耕弓猎的原始与纯美,如畲族的一字一音快速节奏、如阿美族的复调对位、布农族鲁凯族的和声唱法、阿美族旋律的热情流利、排湾族旋律的荒远、卑南族泰雅族旋律的忧郁美,又有中外古今的独创,如台湾民歌、台湾歌仔戏旋律的歌唱性,台湾少数民族的作曲手法几乎揽括欧洲音乐创作技法的所有形式,而且,其中的某些特殊成分是欧洲传统音乐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如布农族的合唱,是由领唱者从最低音开始弱唱,以自由的、任意时值的非半音徐徐上升,其余两个声部则以小三度、大三度、纯四度、纯五度作协和和声,至领唱者音域扩展到最高音时合唱始告结束。布农族从来只有合唱,这对于西方音乐史所说的人类音乐由单声到多声的进化结论是一种反例。
4、闽台音乐有著名的理论著述
此外还有北宋闽清人陈旸所著《乐书》、南宋建阳人蔡元定《律吕新书》及《燕乐原辨》等等一批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理论著述。
(二)闽台传统音乐的涉猎途径
1、文本资料
就福建而言,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在政府的领导下,以刘春曙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福建音乐家对全省的民间音乐做了全面调查,在各县、市编就的县卷、地区卷民间音乐的基础上,编出了省卷的民歌集成,70年代末又在全国民间音乐集成总部和省文化部门的领导下,陆续进行了民歌、曲艺、器乐、戏曲、舞蹈福建卷的编辑出版。仅就已出版的民歌集成而言,就收入1498首,这些都是从全省历年来收集的四千多首民歌中精选出来的。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收入723首,戏曲集成收入16个地方戏曲剧种1210首唱腔、锣鼓牌子和折子戏片段。没收入集成的不计其数。
台湾对于民间音乐的文献记录早在清代就有,如黄叔璥的《台湾使槎录》就有丰富的平埔族音乐活动的描述和34首歌词记载;《番社采风图考》有48目解说和21副图绘,此外还有《小琉球漫志》、《诸罗县志》、《彰化县志》等等。关于音乐的采集和唱片的出版,则有日据时代的音乐家张福兴和日本田边尚雄、黑泽隆朝,人类学家伊能嘉矩、浅井惠伦等。重要文献如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编《藩族调查告书》、音响资料如黑泽的《台湾高砂族的音乐》26张唱片。1966年由史维亮、许常惠领导的“民歌采集运动”和专程从日本回来从事研究的吕炳川博士,这一时期对台湾保留的民间音乐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其成果更是令世人瞩目。
大陆在完成每个省至少四部音乐集成之后,提出“集成后”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享用这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财富。我想我们海峡两岸音乐学者分头辛勤工作的成果,应该也可以作为大家案头的一份良师益友,成为值得一读或值得一听的创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