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博导、党建部原主任陈登才教授 党的十七大吹响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军号。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总体部署。两年来,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给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决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经过半年的调查研究和文件的起草,9月15日至18日,十七届四中全会正式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为加强对《决定》精神的学习、贯彻和落实,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博导、原党建部主任,中共中央实施“马工程”,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基本观点课题研究首席专家陈登才教授。 《决定》再次聚焦党建基于四个重要因素 记者:从1994年9月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到2009年9月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为何时隔15年,中央委员会再次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主题呢? 陈登才:为什么这次全会要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主题呢?主要基于以下四个重要因素:一是要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二是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加要求进一步发挥好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要求进一步采取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有效举措;四是要抓紧解决党内存在的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六方面突出问题,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大党的建设工作力度。 我们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的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半封闭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党随之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60年来,我们党经受了并将继续经受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这都表明,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党和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和人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根本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然而,党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是世所罕见的。党面临的四大考验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况且,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全党同志必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走在时代前,始终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所以,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体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反映了全党为建设好我们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共同心愿和坚强意志。 四个方面说明《决定》是指导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记者:为何说《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陈登才:说它是一个纲领性文献,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的。 (一)《决定》贯通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四个“着眼于”反映中共中央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在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既研究解决党的建设带战略性、根本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又体现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精心解决好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包括党的建设总目标、“五位一体”建设党的总布局和提高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等。 (二)《决定》对党在执政60年的实践中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作出六个“坚持”的科学概括,形成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同《决定》提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六项主要任务,是相互贯通的,都是为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现实的针对性。 (三)《决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推进党建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党建工作创新的新部署、新举措、新要求,富有可操作性,实践将进一步证明它是一个“有效、管用”的文件。 (四)《决定》形成过程是党和人民的智慧结晶,凝聚全党的共识,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的纲领性文件。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 记者: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实践中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请您为我们阐释一下这些基本经验。 陈登才: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决定》科学概括为六个“坚持”: 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这条基本经验表明,我们党具有善于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党兴党、立国执政、为民兴国的强大优势。 我们党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根本建设。只有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才能保证党在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成熟坚定,即使出现失误,也能运用科学的思想理论依靠党和人民的智慧力量,加以纠正,从而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正确进行思想理论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而是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党的思想路线是制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否贯彻执行,关键在于思想路线对不对头。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才能保证党善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始终沿着适合本国情况的正确道路不断胜利前进。 因此,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是引导全党学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独创性经验,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时代化”,就是要科学把握时代主题、时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现代科技的新发展,以新的思想观点回答现实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新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容;“大众化”就要用朴素的通俗化的语言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使人民群众对科学理论喜闻乐见,使科学理论服务人民群众,成为人民大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新的美好生活的强大武器。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实现党的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符合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指导新的实践,推动党的全部工作,才能真正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所以,《决定》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部署,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作为六项任务的首项,并提出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强调三个“准确把握”,一个“及时总结”,提高三个“思维能力”,围绕四个“重大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进一步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强调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划清“四个界限”:即(1)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2)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4)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以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道理就在这里。 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这条基本经验告诉我们,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围绕党的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通过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伟大事业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运用党的历史经验,强调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在现阶段,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发展这个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强国之路,坚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证,从而更卓有成效地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这条基本经验告诉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既是保证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永恒课题,又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 必须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一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二要着力提高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三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凝聚各方面人才和力量,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解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党始终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才能够继续经受住国内外各种风险的考验,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这条基本经验表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也是党和人民的事业成败的关键。这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一要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执政以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执政党脱离人民,必将失去人民的支持而最终丧失执政的资格。因此,执政党必须一切为了人民,相信和依靠人民,切实办好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所以,在新形势下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为此,《决定》提出四个“大兴”: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在这个人心向背的根本问题上,执政党能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能够使党始终领导全国人民长期执政,立于不败之地。 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这条基本经验告诉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党的建设改革创新也没有止境。勇于变革创新,永不僵化停滞,不断警醒脱离群众,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永葆蓬勃生机,富于创造活力的成功之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一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二要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努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三要以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为根本。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统一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执政党要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党和人民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持续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使党能够继续长期执政,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这条基本经验表明我们党关于管党治党的根本方针,按照党章的要求管党治党,才能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善于引导全党同志充分认识和牢牢把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真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地位决定的,也是党担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是管党治党的总章程。 要实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要在党内生活中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党性原则,严肃党的纪律,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党规党法,做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要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创新,坚决纠正损害群众的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这样,执政党才能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上述六个“坚持”,是我们长期来探索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丰硕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生动体现。《决定》强调这些基本经验,体现和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记者:新中国60年,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 陈登才:新中国6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多次总结党执政后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在于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走自己的道路,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坚持继承和创新,郑重地提出“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党的建设,是全党重大的政治责任。必须抓紧解决党内存在的六方面最主要最危险的突出问题,并在新的条件下,作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新部署。为了解决这六方面的主要任务,提出三十条具有科学制度规范的新的举措和要求,反映了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党和国家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的坚强意志。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可持续的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推进党建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必由之路。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全党坚定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必须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科学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