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理论频道>理论参考> 正文
中国经济史学发展概览
(走向繁荣·哲学社会科学60年)
www.hyyz888.com 2009-10-30 09:49 李根蟠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里,史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围绕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这些问题被喻为史学界的“五朵金花”,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撬动古代经济史研究发展的杠杆。在“五朵金花”中,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和资本主义萌芽本身就是经济史问题,古史分期、农民战争和汉民族的形成也与经济史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带来明清经济史研究的长足发展,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前古代经济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唐宋以前的局面。这一时期,还产生了一批有分量的古代经济史著作,如梁方仲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1962年编纂完成)、胡如雷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1978年出版)等。某些专史的研究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如在农业部的主持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业农史研究机构——农业遗产研究室,并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中国农学史》。

拓展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史学的全方位发展

改革开放后,人们研究经济史的积极性重新焕发出来。“六五”、“七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均把有关经济史的课题放在重要位置。中国经济史研究机构和队伍迅速恢复和发展。全国性的中国经济史学会(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于1986年正式成立。厦门大学历史系主办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主办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分别于1982年和1986年创刊。中国经济史学迎来了更大的发展高潮。

研究领域的拓展。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围绕现实生活和现代化建设提出的问题,开拓了新领域,形成了新热点。如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小农经济、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等问题先后展开的热烈讨论,实际上是对传统经济的特点及经济现代化道路进行全面的再认识。在研究和讨论中,人们逐渐把研究的重点从社会经济形态、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转移到经济发展和与现代化建设有关的问题上来,生产力研究受到空前重视,经济史的研究范围涵盖了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环节。

在近代经济史研究继续发展的同时,独立的古代经济史研究得到加强,特别是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从无到有,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1975年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建立新中国经济史组,开始了革命根据地经济史和土地改革史的资料收集、整理和编纂。比较系统的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并很快成为中国经济史学中的独立新学科和新的研究热点。从初期的经验总结和政策阐释发展到对经济运行及其机制的探讨,并积极引入现代经济学理论包括西方经济学理论作为分析工具,研究的时段也延伸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历史新时期。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