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而学,为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而学,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60年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88年经验的深刻总结。
历史告诉我们,学习,是赶上时代步伐的基础工程,是我们建立科学信仰的基础工程。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这一篇指点江山的激扬文字,出自青年毛泽东之手。怎样顺应世界发展的进步潮流?学习人类文明的先进文化,学习马克思主义,这就是毛泽东那一代年轻人的选择。在《西行漫记》中,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陕北,交给毛泽东“一大篇关于他个人生活的问题表,要求他答复”时,毛泽东说他十六岁那年,在“一个有意思的新学校”里“读到自然科学和一些西方学问的新科目”。就是从这样的学习起步,毛泽东最后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年轻的周恩来、邓小平等人,还踏上了留法勤工俭学的航船,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在那个他们心目中的“自由故乡”求学,使他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更清楚了,那最朴素不过的“工业救国”理想破灭了,开始学习和追求共产主义。当他们回国时,一个个都已经是共产主义者了。
李大钊是在中国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最早觉察到了俄国十月革命预示着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到来,是“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他曾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事实就是这样,要赶上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要建立我们的科学信仰,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
这样的学习,自然不能是教条式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中积累的一条极其宝贵的经验。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有人下车伊始,说:“山沟沟里不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1938年10月,在延安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在讲到学习时,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要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 2009-10-27建设学习型政党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 2009-10-27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推进学习活动吗
- 2009-10-27张全民:探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新路径
- 2009-10-20李长春安徽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 2009-10-15抓紧抓好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紧迫战略任务
- 2009-10-15刘云山: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 2009-09-28李君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 2009-09-27《瞭望》:建设学习型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