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
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60年中,至少经历了四次应对困难和成绩的重大考验。
(一)应对新中国建立初期胜利和困难局面的考验
新中国建立伊始,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自身的队伍也面临新的考验。这不仅是指在全新的任务面前,要学会全新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在进入城市、执掌全国政权、从事和平建设的历史条件下,党能不能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保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被权力、地位和资产阶级的捧场所腐蚀。这的确是一次严峻“考试”!党中央保持清醒头脑,领导全党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1949―1952年,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从1953年到1956年,胜利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党的八大正式宣布,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
(二)应对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完成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考验
中共八大前后,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多方面积极成果。遗憾的是,这些正确思想和方针政策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发动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另一方面,毛泽东同志把阶级斗争看得过于严重,对国际特别是对国内出现修正主义的现实危险性看得过于严重,进而导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思想的积累和发展,最终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教训是十分沉重的。
(三)应对“文革”后百废待兴困难局面的考验
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面对当时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人拨乱反正,开拓出了一番新天地。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此为开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历史新时期。
(四)应对国内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的考验
1989年春夏之交,我们党果断、稳妥地处置了发生在北京的政治风波,妥善地应对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制裁”给我们造成的各种困难。1989―1991年,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解体”、“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党中央科学观察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挑战。针对政治风波,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大力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求全党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干下去。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以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央采取了正确方针,坚持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上面,领导全党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特别是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成功地推向了21世纪。
- 2009-10-10从西柏坡到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演绎壮阔长剧
- 2009-09-08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 2009-07-01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员增加16倍
- 2007-10-10中国共产党治国理论新境界历经三次重大转变
- 2007-10-15中国共产党 当之无愧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