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重要文件,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既令人振奋,也让人深思。特别是会议向全党提出的“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这一新要求,力透纸背,撼人心扉,让每个党员无不深感责任重大。
世界政党的发展实践反复证明,没有一个政党不对自身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没有忧患意识,不经发展创新,便能够为民众所接受并长期执政的。这个党即使建立之时是进步的,但过去进步并不等于现在进步,现在进步也不等于将来进步,历史条件和地位的变化很容易使党发生变异。世界上许多曾经显赫一时的政党,有的不是丧失理想信仰了吗?有的不是腐败庸碌被人民抛弃了吗?有的甚至因为执政地位的丧失而使得国家的根本制度被彻底改变,党的宏伟抱负理想化作灰飞烟灭。这些历史与现实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早在60年前,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在进京的途中就把共产党人执政比作“赶考”,要求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些年来我们党一直心存忧惕,保持“赶考”心态,经受住了各种艰难与风雨的考验。然而,毕竟时移世异,当今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这就决定了“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新的形势下,挑战与考验是来自各个方面的,首先来自于执政的考验。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就把目标宗旨确定为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广大党员一心为国为民,从不计较个人利益,涌现出了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许多人民永远铭记的好党员、好干部。但时代的发展,环境不同了,条件改变了,作为执政党是继续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还是为少数人谋利益?是继续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代表,还是使自己成为既得利益集团?这是个重要的考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关系到执政地位稳固不稳固。如果我们像党内某些腐败分子那样,掌权只为获得个人利益,“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么,人民就必然会反对我们,执政地位就必然丧失。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当年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那种精神,大公无私,一心为民,始终做人民的公仆,努力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
其次是来自改革开放的考验。改革开放既考验着每个党员的政治觉悟,也考验着执政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和领导能力。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尽管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这就要求党员必须时时从改革开放的大局思考问题,既要心忧改革开放的大局,又要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大局。同时,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个融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和科学技术等于一体的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它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努力学习,保持先进的理念,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注重掌握现代化知识,具备相应的能力水平,积极参与和引领改革开放,否则,改革开放就不能高效进行或进行不下去。
再次是来自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有的人看来,市场经济的突出表现是自由的资源配置和竞争,对行政干预和政党领导具有排他性的特点。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但它也对执政党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这就是广大党员必须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经济规律,懂得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按照权力与责任对等的精神,改进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从而做到有能力领导和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更加多元化,各种思潮不断涌现,这也要求我们有能力处理好党的一元化领导与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关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想文化,而不被错误思潮所干扰所冲击。
此外,还要经得住外部环境的考验。尽管我们一直追求和谐的国际环境,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世界上某些强权国家不只在地域和势力上不断扩张,在意识形态领域也不断地对他国进行渗透,只要别国一有风吹草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煽风点火,歪曲事实,大造舆论,挑起社会和民族矛盾,“亡我之心不死”,“亡社会主义之心不死”。在我军建设发展过程中,也有人大肆鼓噪所谓“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错误观点,企图使我军摆脱党的绝对领导,使党的执政地位失去有力的支撑。由此可见,我们的外部环境并非风平浪静,而是非常复杂和严峻。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坚强的党性,看得清大势,分得清敌我,要有警惕性,绝不做敌对势力的精神俘虏。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二者是相互一体的因果关系,也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只有具有忧党之心,才能尽到兴党之责;只有心为党忧,才能行为党兴。因此,党员绝不能为忧而忧,而应从我做起,从自己曾经发出的誓言做起。认真履行宗旨,一心服务人民;努力加强学习,提高执政水平;坚持解放思想,引领改革开放;加强品德修养,保持高尚情操;处处以身作则,当好群众榜样。只要每个党员都能恪尽职责,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我们的党就会无往而不胜。(王官)
- 2009-09-19常怀忧党之心 恪尽兴党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