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变不惊与宠辱不惊,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处变不惊是能力的表现,宠辱不惊是修养的反映,二者密切联系、相得益彰。有了处变不惊的能力和宠辱不惊的修养,领导干部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团结带领群众推动改革发展。
提高处变不惊的能力。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这既是一个发展黄金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特别是当前,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不少困难。这对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等方面的能力是一个严峻考验。面对这一现实,领导干部必须着力提高处变不惊的能力。一应做到形势有变不惊慌。客观形势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些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矛盾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有些矛盾和问题的出现还带有突然性。形势有变化,问题发生时,需要清醒认识、沉着应对。比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应注重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观察和分析形势,善于把中央要求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善于从不利因素中发现有利因素,努力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化危机为机遇,推动科学发展。二应做到事件来时不忙乱。一般说来,突发事件最能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处变不惊的能力。突发事件不外乎两个来源:来源于自然界的,如地震、水患、风灾、海啸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件、群体性事件等。不管是哪方面的突发事件来临,领导干部都不能乱了阵脚,而要头脑清醒、快速反应,临危不惧、当机立断,力争将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增强宠辱不惊的修养。所谓宠辱不惊,就是要正确对待进退、得失和荣辱。一个人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是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工作,职务有高低之分,却没有贵贱之别。因此,在对待职位变化时要有良好的心态,就像智者所说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在对待个人的得失和荣辱上要有豁达的气度,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顺利时不失沉稳和谦逊,受挫时保持坚忍和执著。也就是要深刻认识并努力做到:升迁固然值得高兴,但也不必大喜,把新岗位当成新起点,努力干出新业绩;平调或降职固然让人失落,但也不必悲观,把它当作是一个查找不足、迎头赶上的机会,坚信“如果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心中始终装着党和人民,努力做到宠辱不惊,才能集中精力干好工作和事业,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实现人生价值。(吴孟铎/中共河南省商丘市委常委、永城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