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9日,山西农民报总编辑米厚民一行3人走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采访农民表演艺术家宋麟喜,同时安排新一年的驻村采访事宜。驻村采访是山西农民报每年的“必修课”。从2016年6月开始至今,连续6年,社长、总编辑率先垂范,带领编辑记者分批深入到山西省的贫困县贫困村采访,推出“驻村采访,脱贫攻坚”主题策划报道,生动鲜活讲述山西脱贫故事。 记录历史 反映时代 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山西农民报全体采编人员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职责使命感,向偏远农村进发,向贫困农村进发,全力以赴投身脱贫攻坚宣传报道主战场,留下记录历史、反映时代的新闻作品,讲好山西人民的脱贫故事、奋斗故事和小康故事。 2019年7月18日,总编辑米厚民和记者何海亮一大早来到大同市云州区坊城新村。采访中,他们了解到一位名叫李有生的贫困户,因没有户口,无法享受到贫困户的各项政策。第一书记聂连寿不远千里,几经周折,帮助李有生去她云南老家解决户口问题;手把手帮扶,自家30亩地,还承包别人50亩地,帮助李有生种植黄花菜,目前年收入达到了六七万元。深入基层抓活鱼,山西农民报对聂连寿这一典型的挖掘报道,引发良好社会反响,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忠诚为民形象跃然纸上。 6年来,山西农民报人在炕头上访农民,在田野里看变化,在脱贫村找故事,先后走访了右玉、兴县、安泽、沁源、岚县、左权、方山、武乡、云州区等38个县(区)的72个贫困村,采访天数137天,驻村时间达80天,累计行程超过4万公里,与农民结下了深厚感情,每名记者都有个“农民朋友圈” 6年来,山西农民报围绕脱贫攻坚大局设置主题,相继推出“走近贫困村”“向第一书记致敬”“易地扶贫搬迁”“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等为主题的驻村特刊,共发表新闻通讯90余篇。这些通讯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场景折射大变化,以小人物展现大情怀,真实地反映了贫困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了在国家帮扶下贫困户自我奋斗改变命运的苦与乐,收获与感动,写出了贫困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吃农家饭 写农家事 沉下身子,步伐才能坚定;脚下有泥,融入才会实际;心有群众,才会不忘根本。大部分贫困村地处偏远山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山西农民报的编辑记者牢记使命担当,不怕苦不怕累,一身土两脚泥,走进火热生活,走进群众心坎,走进脱贫攻坚第一线。 2016年6月,记者张美丽在阳高县大白登乡大泉山村采访时,晚上和74岁的郇桂英老人同住在她家窑洞的一个土炕上。郇桂英一生命运多舛,老伴儿15年前因脑出血手术后失去劳动力,儿媳妇因病早逝,孙女12岁患先天性心脏病夭折……老人向记者讲述自己与苦难作斗争的历史,讲到动情处,张美丽陪着老人一起掉泪。 2018年8月,驻村采访记者白慧磊凌晨5点钟起床和阁底村村支书张风林一起前往30公里外的永和县城卖香菇。张风林说:“山西农民报记者真稀罕,住农家,吃土饭,还帮我们卖香菇,只有这样深入采访,才能了解到农村真实情况,才能写出农民的苦与乐。” 2019年3月,米厚民自带行李,来到古交市的山庄窝铺刘庄村进行驻村采访。他走进田间地头宣讲政策,深入到农户家中走访调查,到育苗地里参加劳动。驻村一周,共写驻村日记7篇,调查报告两篇1.65万字。米厚民感叹,这是一次真正的党性锻炼,一次真正的作风转变。 2021年7月,山西农民报全体采编人员走进大同市云州区吉家庄乡驻村采访。大家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到农家院落、田间地头采访,讲好山西同心奔小康的鲜活故事。 6年驻村采访,让山西农民报的记者交了一大群农民朋友,每个记者都有一个“农民朋友圈”,基层党员干部更是亲切地把山西农民报称为“咱报”,成为山西农民报的忠实粉丝。 俯下身 强四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越是信息发达、信息繁杂,越要把实践和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山西农民报以实际行动回答“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问题,以实际行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锻炼新闻队伍过硬本领。 几年来,副总编辑刘桂梅共深入到山西省9个贫困村进行驻村采访。从闻喜县的后交村到宁武县的石湖村,从方山县的桥沟村到大同云州区的吉家庄村,她亲眼见证了党的脱贫攻坚战略带给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怀仁县吴家窑镇贫困户杨翠莲,丈夫瘫痪,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春风下,现在住进了宽敞的移民新居,还成了村卫生队的一员。精气神十足的杨翠莲让刘桂梅感受到了贫困户致富的信心与希望。 6年来,山西农民报主题策划与国家大政方针同频共振,在“驻村采访”版基础上,又衍生出了“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大型采风活动、“咱村脱贫记”“第一书记的故事”等多个“驻村采访”的姊妹篇,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策划和报道,多角度、立体式报道呈现了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山西农村一线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 连续6年的驻村采访锻炼,让一批年轻记者迅速成长为报社的中坚力量,挑起了山西农民报新闻报道的大梁。驻村采访活动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暖民心的采访作风,接地气的报道作品,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 (作者柴俊杰系山西农民报新闻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