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富同志从业以来,始终在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个人作风锤炼、业务知识钻研、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等方面,定出更高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全方位鞭策、驱动自己跳向更高处,做出新业绩。 他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坚持党性原则,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以高度的责任心,争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锤炼党性胸怀大局,讲好正能量的故事 作为山区地市党报的一名党员记者,郑金富是时政岗位的“老兵”,参与过福建省第九次、第十次党代会及多届省“两会”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承担了许多中央、省主要领导来南平调研及市委、市政府重大活动的新闻报道任务,采写了诸如《党的好政策 引我奔富路》《“南平一定能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等生动的时政稿件。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期间,他带头采写《科特派为绿色产业升级增添“芯”动力》等重头稿件,及时组织采写《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在我市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系列报道,在全市营造了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浓厚氛围。 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南平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跨越赶超,执笔《南平绿色路 越走越敞亮》《源武夷 达天下》《挺起南平发展的“脊梁”》等众多传达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重头稿。特别是在防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战役中,他带着团队舍弃节假日,采写《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系列报道,以有信心、有温情、有力度、有影响的稿件,凝聚社会力量,赢得读者好评。 他坚持弘扬主旋律,为了讲好“时代楷模”廖俊波同志的正能量故事,生动还原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形象,即使他奶奶同期去世,他还是坚持和同事站在新闻现场,采访上百人,通宵达旦加班干,整理数万字的采访笔记,完成业内第一篇全面宣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闽江清波独俊秀》。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他几度随中央媒体采访团实地采访,当好助手。他服从组织安排,甘当幕后英雄,“五一”假期还在封闭撰写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宣讲稿。他以实际行动,锤炼着自己的党性,学习和弘扬着廖俊波精神,赢得了同行和同事们的认可。 践行“四力”融合创新,真心实意为民鼓与呼 郑金富自觉践行“四力”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客户”、以人民为主角,以新媒体时代的融合创新的方式,努力地、真心实意地为民鼓与呼。 他把做好群众工作当作一项基本功,对上门的群众敞开大门,用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声问候,让群众感受到关怀和温暖;他对每一封来信、每一通来电,都认真记录,及时回复。 当面对70多岁“上访”老人“帮帮我们”的请求,他冬日骑1个多小时摩托车进山,实地采访调查,发出《毛竹枯梢死亡 村民望竹兴叹》的呼吁,拯救了数百亩竹林;当面对建瓯小桥镇茶农“卖茶就像卖草”的叹息,他多次回访,发起《有量无价 苦煞茶农》系列报道,一个个订单悄然飞向小桥;当看到上梅村受灾群众抱团取暖、奋起抗灾恢复生产,他写下《这个冬天不太冷》,生动刻画了质朴感人的新时期农民自强、自立的形象。 除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为群众发声,他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创新宣传方式,提升传播实效。他立足闽北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短板,参与发动“最闽北”“报、网、微、地”全媒体公益宣传,助推南平、厦门两地媒体跨区域协作,为闽北的特色旅游和农产品走向厦门市场不遗余力;他兼职南平市“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顾问,免费出谋划策,努力让闽北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危难中选择与群众在一起。特别是2010年闽北“6.14”洪灾后,他只身前往受灾的乡镇、农村采访,发回了大量灾区一线群众恢复生产的图、文报道,报社为此专门开辟“记者走灾区”专栏。“6.18”特大洪灾前,他冒着暴雨赶往延平区夏道镇采写抗灾报道,却被困灾区与外界失去联系。 在被困的两天一夜里,他没有坐守乡镇办公室,而是与干部群众一起抗洪救灾。他跟镇干部涉水徒步进村疏散群众;冒雨跳到塌方现场抬石头、刨黄土,抢救被埋群众;深夜和镇干部一起营救被困群众,却险遇二次塌方。他一边参与、一边记录着来自灾区一线的“抗天斗地”的激越壮歌,及时传回了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抗灾救灾的感人报道,也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坚持正气保持活力,走好新时代新闻“长征路” “积极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郑金富始终鞭策自己,要努力做一个像太阳一样积极、健康、向上的人。他乐于奉献,不计得失,干在前、吃苦在前;他带头讲作风,充满激情,说干就干、带头干好。 他作为目前报社在时政岗位坚持最久的年轻的“老记者”,连续多年大年三十万家团圆时,仍奔波在采访一线。他家大女儿出生时,他因服务市委主要领导,在邵武市出差;二女儿出生时,他抱着电脑在产房外赶写当天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的新闻稿。2021年春节期间,因疫情常态化防控需要,他自己带头在武夷新区值班值守,舍小家而顾大家。 多年来,他自觉遵守新闻纪律,保持着与采访对象的“亲”“清”关系:因一篇《八千公斤鱼突然死亡 两年多心血打了水漂》的报道而获得赔偿的养殖户,补苗的鱼收获了,想要送鱼给他尝鲜,他以在外地出差为由婉拒;一位火灾中受损失的群众感谢他的呼吁,搞“突击”给他送来几斤笋干,他就回赠对方几斤核桃;他下乡报道农村《水能自来不敢饮》,到农民家吃饭,悄悄把50元钱压在饭碗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郑金富同志参与采写的《“追忆廖俊波”系列报道》《滥伐林木已担刑责 破坏生态再被判罚》《 “玉女”“嫦娥”联袂舞 “大王”摇楫泛“神舟”》等20多件作品获福建和中国地市报、南平市新闻奖;他在全省新闻战线第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摘得银牌;他先后获南平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南平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昨日已成过往,前路就在脚下。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扎根基层一线的记者,他将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为契机,继续学党史、办实事,更好地为人民鼓与呼、为时代赞与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