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新华社第一时间启动重大报道应急响应机制,我第一时间报名志愿赴武汉参加疫情报道。2020年2月3日,我踏上了武汉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80多天的时间,我深入实践、刻苦工作,用激情和生命践行“四力”,获得深刻感悟。 将镜头对准英勇抗疫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指出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力量源泉。 我始终将镜头对准武汉一线奋勇战疫的人民群众,几乎拍遍了各行各业为抗疫贡献力量的人们,医护人员、汽车司机、售货员、清洁工、警察、保安人员、社区工作者、快递员、消杀员等,都成为我捕捉的对象。在武汉期间采拍的稿件《守厕人的坚守》《武汉战疫特殊运输线》《武汉白衣天使:最可爱的人》《火神姑娘》《汉正街扁担助力复工复产》等,都是英勇抗疫人民群众的真实写照,他们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事迹,深深打动着我,也成为激励我奋发采稿、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用心用情采拍感人抗疫故事 3月8日,我进入武昌方舱医院“红区”采访。时逢“三八妇女节”,医护人员与患者举行庆“三八”联欢活动,大家一起念诗、歌唱、分发纪念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医患关系十分融洽。活动中,我结识了一位名叫刘嘉宇的小学生,她是2月中下旬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住进医院的。在这里,刘嘉宇得到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呵护,并逐渐建立起深厚感情。擅长绘画的她,开始用画笔作画,医护人员、清洁人员、志愿者、保安人员都成了她笔下的“常客”,小嘉宇正是借此来抒发自己“感恩的心”。 3月20日,我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红区”采访时心里惦记着一件事:感染三科一病区的护士长冯晶今天该给78岁的患者张大妈洗头了。冯晶来自空军986医院,是一名军人,她参加过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的战斗,这次她又主动报名,志愿来武汉抗击新冠疫情。有一次查房时,冯晶发现张大妈不停挠头,就问她“怎么了?”大妈说:“好久没洗了,很痒!”冯晶二话没说,端来热水就给大妈洗上了。从此,冯晶便记住了此事,定期给大妈洗头,还把自己洗发水送给她,今天已经是第三次给大妈洗头了。我到达医院时,冯晶已经开始准备,张大妈见我这个生人闯入,开始有些拘谨,等我说明来意后,她便聊开了:“护士长这闺女就是好,不仅对我好,对其他病人也好!”冯晶洗头很麻利,不到一刻钟就洗完了,张大妈满脸写着舒服。大妈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由于住院隔离,不能在身边服侍,可是有了冯晶这个“大闺女”的照顾,张大妈发自内心有回家的感觉。在火神山医院,冯晶作为护士长,提出“家病房”的护理模式,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其他医护人员给患者们送去家一般的温暖。 增强“四力”打造精品力作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上践行增强“四力”的要求,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我不惜“脚力”、深入基层,积极挖掘、寻找题材,几乎跑遍武汉市所有城区。我锤炼“眼力”、仔细观察,发现不同寻常的报道角度,比如稿件《消杀》,运用光暗对比突出消杀作业人员的身影,反映人类与病毒抗争的艰辛,寓意曙光必将来临。我运用“脑力”、积极思考,由于真实反映了当下武汉青年的生活态度,稿件《武汉婚纱照开始复苏》受到众多媒体青睐,被567家用户采用。 我勇赴最危险的地方采访。在疫情最严重时期,我先后7次主动请缨,进入新闻报道的主战场——“红区”进行采访,用激情与生命履行自己作为摄影记者的职责与使命。这期间采拍的一批稿件,如《出院逢生日》《专家战“红区”》《出舱了》《护送》等,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