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佳作赏析> 正文

《小雨说非遗》:品萧山好味道

2020-06-17 14:22:33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黄琳

“我们萧山人钟爱三清茶,也了解三清茶。”浙江萧山三清茶传承人任经纬在《小雨说非遗》节目中,娓娓道来闻着清香、喝着清醇、看着清澈的三清茶的“前世今生”。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我们充分挖掘萧山的优势资源,整理和宣传具有代表性的餐饮类非遗项目,充分展现萧山非遗文旅融合的成果。”6月13日,FM104.5浙江电台旅游之声《小雨说非遗》主持人小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记录,展现传统美食

为了聚焦非遗在人民大众健康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宣传非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提出,今年自然和文化遗产日要重点围绕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非遗项目,广泛开展宣传推广。

“自《小雨说非遗》节目开办以来,我们一直在关注浙江省内能充分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资源,挖掘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故事和社会价值,以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的生活理念。”小雨是节目的主持人,同时也担任节目策划,负责采编和通联工作。根据今年文化和旅游部的要求,节目以非遗美食为方向,来到杭州萧山,寻找、记录当地的传统美食。

广播节目做美食相比于电视节目,在画面呈现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展现传统食物的色香味?小雨介绍,节目中采取了很多同期声处理的方式,如介绍萧山三清茶,听众可以听到茶山的清风鸟鸣、炒茶的揉捻摩擦、泡茶的水声,用声音的感染力营造丰富的画面感和想象力。小雨说:“把传统美食的色香味展现出来是一方面,作为非遗节目,我们除了关注食物本身之外,会更加关注它的背景、历史和故事。”

在萧山的非遗餐饮中,节目选取了10个代表:沙地十碗头、老大昌酱油、三清茶、萧山萝卜干等,这些非遗餐饮代表在当地、省内甚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

铭记,传承奋斗精神

记录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承传统的手艺,更是传承食物背后的价值内涵。

萧山萝卜干在萧山已有100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六大民间小菜”之一,是江南酱腌技艺的杰出代表。很多人吃过萝卜干,可对它却并不了解,萧山萝卜干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马国荣在节目中讲起了萧山萝卜干的“前世今生”。

看似普通的民间小菜,为什么能家喻户晓呢?“相传乾隆游江南,因为天气原因,队伍中有人得了风寒上吐下泻,当地老百姓就把萝卜干熬汤给将士们喝,使他们又精神焕发,萝卜干得以扬名。”马国荣讲述了萧山萝卜干的社会、经济、精神、文化和历史价值。他做萝卜干已经有40多年,从中得到了财富和荣誉,更体会到了萧山人的精神:“吃苦、耐劳、聪明、智慧,这是我们一直传承下来的萧山人的精神。”

“我们讲美食,讲制作工艺,更会从节目的角度,讲非遗的历史和背景,讲文化和精神。”小雨说,萧山萝卜干反映了老百姓的生活智慧,老大昌酱油讲述的是传承和坚守,“我在采访中听到了很多故事,手艺人坚持品质从一而终,很多细节让人感动。”

发展,创新融媒传播

目前,关于萧山的非遗美食节目已经播出了6期,音频在FM104.5浙江电台旅游之声播出,同时在浙江+、喜马拉雅、喜欢听等网络平台同步上线,可以在线点播收听,每期时长5分钟左右。

“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我们祖辈制作青梅酒的工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和优化。”萧山青梅酒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章放军介绍说,作为家族的第四代传人,除了研究制作技艺外,他还花了很多时间研究酒的营养价值,希望把青梅酒更好地推广出去。“非遗技艺很多是手手相传的,要实现产业化比较困难。我认为好的非遗项目需要市场化运作,让更多人参与、体验、接受,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会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除了做音频广播,我们还尝试制作了短视频、海报等产品,通过多种形式扩大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提升非遗产品的知名度。”小雨介绍,节目以主持人现场体验的形式,展现非遗的特色以及在当下的发展、转型和价值,同时推广文旅品牌,以非遗带动产业发展。

《小雨说非遗》栏目推出以来,与浙江省内各地非遗职能部门紧密合作,目前已播出百期,采访非遗传承人近百人,并且衍生出“对话非遗掌门人”、“小雨带你看非遗”、《小雨说非遗》浙江行、《小雨说非遗》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接下来,节目还将尝试非遗直播带货等形式,以帮助非遗产品更好地走向市场,走进大众中。(记者 黄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