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记者手记> 正文

黑龙江电视台何晓艺:我在武汉的一天

2020-02-17 13:19:37 来源: 中国记协网 作者: 何晓艺

  黑龙江电视台记者何晓艺(右)采访黑龙江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领队焦军东

2月11日,很忙碌,4:30在漆黑的夜色中醒来,捧着手机一直戳来戳去,有一篇新媒体的稿件还需要调整,在不知不觉中迎来日出。

7:30准时和黑龙江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发去上班,像往常一样,早上一见面他们就开始讨论各病房的病情,一上车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研究诊疗方案。

今天,全红佳护士长准备了一部全新的手机,要进入病区帮我们多拍一些病区里的情况,我静静地守在病区门口,等着她给我带来好消息。十多分钟后,孟庆威医生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块压缩饼干和一瓶矿泉水,我问他早上没吃饭吗?他说太累了,多睡了会儿没吃上早饭,到病房后又着急查房,这会儿身上有点冷,一定要吃点东西垫一垫。

中午,全红佳护士长终于从病房出来了,一出来她就忙着和外面的医护人员商量工作,没敢打扰她,静静地在旁边等着。其实,很多时候我的工作并不是举着摄像机去采访,而是就这样,静静地在旁边凝视着他们每个人,看着他们忙碌,看着他们专注,看着他们忘记了思念,忘记了疲劳,把患者装在自己的心里,细心地呵护。

当我走出医院的时候,已经快13:00了,没坐班车,找了一辆单车,一个人在马路上骑行,不远处的那些居民楼里,窗户外晾晒的衣服,在风中轻轻摇曳,武汉市民正在以他们最坚强的意志,坚守在自己的家中,听不到震天吼的口号,却可以感受到他们必胜的决心。

快14:00时,回到驻地,保温饭箱里面的饭依然热腾腾,快速吃完饭,看了一下表,我还有40分钟可以小憩一下,一会儿还要返回医院听每天的领队会。会上,大家会分享讨论很多信息,虽然并不需要每天都报道这个会,但是,作为记者,我要知道每天这里都发生了什么。

16:00的领队会上,对整个接诊流程进行了梳理,同时还决定从当天开始每晚18:30各个病区要进行死亡病例讨论,这对于每天高强度工作的医护人员来说又是一个挑战。但所有人一句怨言也没有,开完领队会大家迅速奔回驻地,用10多分钟吃了一口饭,再次返回医院。

18:30的武汉,夜色已慢慢降临,而整个医院依然灯火通明,今天还增加了额外的几个会议室,死亡病例讨论在各个小会议室里紧张地进行。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转瞬即逝,会开完后,李家宁医生说还要到16楼看一眼,虽然他每天都要到病区看上无数眼,但他还是不放心,在医生办公室走了一圈,和每一位值班的医护人员沟通了最新的情况,才放心地重新下楼。

走出住院处大门,刚要返回驻地,5楼的重症病房来了电话,有一位患者病情不稳定需要插管。王洪亮医生立即转身上楼,我悄悄跟在他的身后。回到病房,他马上和值班医生核对患者的情况,并且先派出一组值班护士进入病区,把患者的最新情况用手机发给他,他要综合评估后给出最优诊疗方案,气管插管需要准备的仪器设备和前期工作非常复杂,他要在清洁区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进入病区处置,我暗暗地为他捏了一把汗。尽管这只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项,技术层面他非常娴熟和自信,但是对新冠肺炎适应症的评估,他却非常地谨慎。

我跟在他的旁边,一直用摄像机记录着他在病房里到处奔跑的样子。之前他曾经问过我:你每天跟着我们,就能发现选题吗?你跟我说说这几天你都发现哪些新闻点了?我当时很自信地把这几天报道的内容跟他说了一下,他惊讶地看着我说,这不就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内容吗?这也是新闻?而此刻,他还是没有意识到,今天他就是我的报道主角。

等待病房里传出检查结果的这段时间是很难熬的,王洪亮和值班医生两个人在反复地对诊疗方案。

这时候,司机谌师傅给我发来微信,反复叮嘱我忙完后一定给他打电话,多晚都会来医院接我。谌师傅是一位退役的老大哥,这次派到我们医疗队专门负责接送医护人员,憨憨的,总是乐呵呵,他每次都会说出一些让人心暖的话,在这个忙碌而紧张的夜里,他又给我们送来了一份温暖。

终于,过不久病区里传出了患者的最新情况,经过医护人员的紧急处置,患者的血氧已经回升到95%,经过评估,王洪亮医生决定,可以暂缓气管插管。虽然新闻没拍成,但是我还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为患者,更为医护人员。

21:00,夜色已深,我们坐上返回驻地的大公交班车。没给谌师傅打电话,他每天已经非常辛苦了,给他发去微信表示感谢,叮嘱他一定早点休息。

班车上的座椅冰冰凉,但是一屁股坐上去就再也不想起来,这时候才发现真的有些疲劳了。风从车窗外面吹进来,不冷,还带着些许湿润的气息。仔细想想今天并没有拍到好新闻,但是却有那么多让自己怀念和感触的地方,这就是我在武汉的日常,在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被感动深深地包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