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 记者手记> 正文

致力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传播双发展

2019-05-22 10:48:16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郝天韵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科学部组织的学术月暨研究生学术论坛现场。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供图

淬炼中国文化自觉与软实力、激活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性——这是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创立之初即设定的庄严使命。

自2009年成立至今,10年的发展让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为以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传播为学科建设特色和方向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北语新传人”。“北语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成员一起合力续写着一部宏大的历史,一篇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相关的故事。在学院的发展和学生们的青春年华中,绽放出的是我们民族和国家日益自信与强盛的未来。”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云国强如是说。

培养通才与专才相融

“成立以来,学院便以振兴中华文化和遂行北语发展战略为使命,培养通才与专才相融合的‘北语新传人’。”云国强谈道,“北语新传人”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传播人才,该学院将学生的具体培养设定为7个方面,包括要求学生要系统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和理论;能熟练使用外语,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多层次的传播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媒体内容生产;熟悉媒介技术变革及其传播潜力,掌握新媒体技术与应用;要了解中外现行的传媒政策和法规;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具备扎实的人文素养,养成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我们培养的人才有能力胜任各种具体的传播业务或管理工作,能够站在跨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实践前沿,善讲中国故事并且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云国强说。

于是,从2015年年初开始,该学院便围绕建设以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实践为特色的新闻传播学院,本着脚踏实地、力所能及、务求实效、协作推进的工作思路,启动“跨文化战略”公众号、跨文化实践社等多个实践内容。

“未来5年中,我院将进一步把这项活动整合扩展为‘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实践基地’。”据云国强介绍,到目前为止,有关筹建中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实践基地”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已进行跨文化实践社的人员招募活动,形成了各国学生组成的具有“行动力和战斗力”的小团队;已结合媒体资源进行前期的走访活动,作品在中国网及微信公众号“跨文化战略”上发布,中外学生反馈良好;为保证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课程的顺利开展,跨文化实践社已于2015年5月和6月开展多次实践活动,并以此为课程进行准备和热身,同时,兼顾测试效果和积累经验。

深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有机联系

“北语新闻与传播学院为来自海内外的每位学子都提供了深入洞悉中华文明的新入口。”云国强表示,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新型的高层次跨文化传播人才作出贡献的同时,该学院也积极探索丰富和深化中国文化与世界的有机联系,在提高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起到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作用。

云国强告诉记者,要确立和完善以“跨文化传播和媒介融合”为核心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展思路,就必须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在认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科发展的创新突破。

据此,该学院将问题导向的研究转化为针对前沿论题的高端学术讨论,连续两年推出了“表述中国”系列主题论坛,关注中国文学跨文化传播的新视野,以及结合媒介融合的语境,在博物展览与新媒体的互动中寻找表述中国的话语方式等。

至此,“表述中国”已形成一个具有智库性质的学术交流平台,更成为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大招牌活动。“未来5年,这一主题论坛将继续发扬光大,主题将更为多元化和具有现实观照性。”云国强表示,“我们寻求的是这样的‘讲述中国’实践——要用多种声音真实、真诚地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更要让中国积极有效地参与一个更好的世界建设之中。”

让中外学生都能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日益全面地介入全球化进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越来越离不开国际合作。跨文化传播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艰巨的历史使命。”云国强谈道,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一个以中国语言文化跨文化传播为传统特色的大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顺势推进跨文化传播研究,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因此,服务于本校“面向世界”发展战略的新闻与传播学院,责任与使命更加重大。

这时,“如何发出声音”“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该学院致力的研究和事业。

“除了重视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和了解中国社会现实,主动适应当前全球文化传播的大环境,我们学院还鼓励学生探究并积极参与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相关的各类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之中。”云国强告诉记者,除了配合“北语模课”建设的深化和推进,该学院还与业界建立了全方位战略合作,范围涵盖教学、科研与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

截至目前,该学院已经建立了一批教学实践的专业跨媒体综合社会实践平台,平台建设覆盖政府宣传管理部门,如北京市外宣办;主流传统传媒机构,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社、法制日报社、北京青年报社、广州日报社等,以及新媒体与互联网传播机构,如网易网、新浪网等。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该学院正在与中国网、北京文联、北京文化发展协会等机构洽谈建设跨文化传播的战略合作。“这些合作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切实形成一个从产学研到实际应用的循环机制,将弥补各自的短板,将外宣工作与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做得更加有效。”云国强说。

“我们在各项实践活动设计上,始终围绕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这个中心,围绕‘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这个主题,充分发挥中外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真正实现让中外学生都有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云国强最后说道。(记者 郝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