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 记者手记> 正文

“四力” 让重大题材报道更 “出彩”

2019-05-07 10:46:24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没有笔力,作品就感动不了读者

“新闻是易碎品,必须赶紧发稿。”当天下午,带着仿佛置身于重新精调对接现场的兴奋和感动,我们回到报社,开始了稿件的构思和写作。

当时,按照报社领导的安排,要把这次“最终接头”重新精调对接的故事,以消息的形式在珠江晚报上刊发。

在构思过程中,记者果断地以“追求极致”和“勇于担当”的大国工匠精神为主题,确定了以现场穿越海底隧道的最新事实为由头,引出“最终接头”二次“精调”的斗智斗勇过程和令人惊叹的结果。

但是,用消息的形式表述这34个小时的精调过程具有很大的难度。为此,记者从海量的新闻事实中,寻找适当的背景材料,表述工程的重要性;选择关键的环节,尽量保持事件的连贯性;用大量的直接引语还原事件的现场感,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用具体的细节展示大国工匠的精神,提升新闻的价值。

稿件提交后,当班编辑和值班领导进行了精雕细琢,反复打磨,让短短千字消息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生动感人。稿件最后在要闻版刊登,独家报道了这一鲜为人知而又惊心动魄的伟大创举。

在广东省新闻奖的评选中,评委们一致认为,该报道题材重大、采访扎实、视角独到、语言精练,背景材料运用得当。尤其是运用引语,增强了可信度和现场感。在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的海量报道中,该消息另辟蹊径,以记者现场穿越海底隧道的最新事实为由头,引出“二次精调”这一鲜为人知而又惊心动魄的创举。从中,既可以感受到记者在“走转改”活动中积极深入一线的采访作风,又让读者读出了敬业、严谨的大国工匠精神,切身感受到超级工程建设的伟大成就和重大意义。

我们的报道,引发了多家媒体的转载和跟进报道,“最终接头”二次“精调”的故事在读者、网友中广泛传播。20天后,中央电视台在端午节特别节目中,邀请林鸣面向全国观众讲述这个“再来一次‘深海穿针’”的故事。

在珠海本地,多个重大项目的建设者看了这篇文章后,对港珠澳大桥大国工匠的胆识、精神和智慧深表钦佩;读者纷纷致电新闻热线表示,此文让我们对中国建设者多了一份骄傲和自豪。

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要时刻牢记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有大兴调研之风锻炼的脚力,有甄别新闻价值练就的眼力,有开动脑筋、深入思考培养的脑力,进而通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笔力,才能扩大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引导力、公信力。不断增强“四力”,打造过硬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我们就能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始终立于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