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 聚焦> 正文

内容付费也可"退款" 自媒体变现迈入"电商时代"?

2017-05-03 11:52:14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原标题:自媒体变现迈入“电商时代”?

随着在行、分答、得到、微博问答、头条问答、豆瓣时间等各种内容付费平台相继杀入知识付费的红海战争,为知识信息“买单”的消费体验成为平台能否“活下去”的关键。面对一些内容掺水、“行家”不“在行”等体验痛点,日前,知乎Live宣布推出“7天无理由退款”功能,这让不少网友惊叹,自媒体变现或将迈入竞争惨烈的“电商时代”。

内容掺水 “行家”不“在行”

目前,国内不少内容付费产品的订阅标准在每年199元左右。然而,面对内容掺水的情况,很多付费者只能自认倒霉。

“有一次,我请教一个行家,创业项目该如何获得天使投资,但行家基本没给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还当面要求给高分。我也不好意思拒绝,但心里觉得挺水的。”创业者李青蔓曾在“在行”上请教过几位行家,但总体感觉水平良莠不齐,有的“行家”并不“在行”。

如果说“在行”是线下一对一咨询的“一锤子买卖”,而“分答”这种60秒语音回复则沦为网友窥私明星的工具,天生不带“知识属性”。相对而言,《李翔商业内参》、《王烁大学问》、《雪枫音乐会》等付费专栏应该算作知识付费领域的“正规军”了。

“内容质量也没有宣扬的那么好,明年是否继续订阅是个大问题。”一位媒体人直言。

据企鹅智酷2016年发布的一份“知识付费经济”报告显示,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消费者中,38%的人表示体验满意,还会尝试;49.7%表示一般,12.3%表示不满意。

据了解,有着“中国首个知识付费产品”之称的“在行”,目前就面临订单锐减的瓶颈。据“在行”行家、声音教练殷冠鹏透露,很多行家已经快一个月没有接到单了,而去年每月有二三十单,几乎每天都会有。

内容付费玩“无理由退款”

尽管如此,知识付费还是成为了资本巨头圈地跑马的风口。

企鹅智酷的数据报告显示,74.2%的人为内容付费的原因是想“获得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见解”,50.8%的人为内容付费的原因是想“节省时间和成本”。从《李翔商业内参》,马东的《好好说话》内容的热卖订阅来看,不难发现,愿意为这些内容付费的“主力军”仍是高学识、高追求的精英分子。

不少人在购买内容付费产品时慎之又慎,毕竟信息知识这种无形的商品,没有“后悔药”,付完钱即使不满也不能“退货”。

日前,知乎Live宣布进行产品升级,推出“7天无理由退款”功能。具体来说,用户在知乎上购买Live以及Live结束后的7天内,如收听语音未超过15条,可无理由退款。

“希望通过探索市场机制逐步打造一个平台、讲者、知识消费者共赢的良性生态圈,实现知识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知乎联合创始人李申申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知乎已举行了超过2900场Live,超过300万人次参与过Live。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知乎Live进行创业解答,定价499元的200张门票开售不久便被抢空。

无形商品尚未有退款规定

提起“7天无理由退款”,不少人会联想到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服务。难道自媒体变现也将迈入“电商时代”?

2014年3月15日,中国正式实施的新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除特殊商品外,网购商品在到货之日起7日内无理由退货,消费者享有“后悔权”。

“新消法里指的是实体商品,像知识付费产品这类无形的数字商品,有关部门尚未出台相关退款规定。”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记者,“但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履行承诺。知乎的做法就属于这一点。”

在朱巍看来,自媒体内容付费,除了作为一种脑力劳动的无形商品,还应视为一种服务。比如,在线医疗、法律咨询,让知识信息更亲民、更加个性化,也更符合电商的特质。但对于一对一的一次性知识付费,退款条约可能并不适用,但对于全年订阅类的知识产品,可以酌情退款。

而在资深文化评论人韩浩月看来,知识的定义本身决定了获取知识是个漫长、系统的过程。然而,现在互联网上所谓的“为知识付费”,无外乎是对“旧知识”的一次次新加工。“为知识付费”更多是付费者寻找存在感、填补信息恐慌的一种安慰。(范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