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研究 > 正文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2016-11-01 16:02:11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郝 光  
视频加载中...

摘要: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备走向世界的共同价值,其有效的国际传播对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推进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可借鉴长征胜利前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经验,从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要素进行分析,探寻新的思路和路径。

关键词:长征精神;国际传播;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0-0044-02

长期以来,长征精神虽然在国内不断得到弘扬和传承,但在国际传播方面尚有较大空间,未取得相对应的国际影响力,造成以长征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尚未被准确和有效地传播到世界。本文通过对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的分析,探求长征精神国际传播新路径,以期为中国国际传播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长征精神国际传播的概述

长征精神内涵丰富,蕴含着工农红军理想信念坚定、不怕艰难、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紧靠群众等要素。长征胜利初期,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和外国新闻记者、作家两个主要群体为传播主体,以红军长征历史为传播内容,通过书籍、报刊等传播媒介,面向国际社会开展的传播活动。

(一)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传播

长征时期,党为打破国民党的全面封锁,塑造共产党形象和宣传抗日主张,有意识地注重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诸如,1936年,陈云同志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一书,在法国巴黎出版,“宣传了红军在长征中的英雄事迹,扩大了红军长征在国外的影响。[1]”20世纪末期,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党和国家日益重视中国文化和精神的对外传播。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通过不同媒介在国际社会传播,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与赞誉。2005年,电视剧《长征》在韩国播出。韩国媒体认为:“从这种精神中,可以看到中国在现代世界史中将发挥中心作用的潜力。[2]”

(二)外国新闻记者、作家的国际传播

长征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国际友好人士向世界传播长征历史与精神,不断有外国记者和作家撰写关于中国长征的著作,使党的形象和价值观念得到塑造和正确解读。如瑞士人勃沙特的《神灵之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伟大道路》、德国人王安娜的《中国——我的第二故乡》、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的《1935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斗争生存的史诗》,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等。关于长征的研究成果不断在国外出版,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世界上的影响,为国际社会了解长征精神奠定了基础。

二、长征精神国际传播的价值与意义

长征胜利后,长征精神与新的历史时期结合,不断被赋以新的内涵。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流的环境下,其国际传播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一)必要性:增强中国文化自信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与观念成为国际政治中的新要素,并日益在国际传播中凸显其重要性。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亚历山大·温特的建构主义、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均从不同角度强调文化与观念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性。其中,约瑟夫·奈认为,文化价值的感召力是一国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世界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兴趣的日益浓厚,为增强中国文化自信与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了机遇。长征精神通过不断弘扬和发展,已成为中国优质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对于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二)紧迫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发展中国家学者提出的依附理论、发展传播学等国际传播理论,从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出发,提出国际传播的根本准则是服务于本国的对外国际战略,进而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当前,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趋频繁,使得国内外各种文化与观念不断交流与碰撞,多元社会思潮广泛传播,对党的执政基础、国家深化改革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潜在威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长征精神是我国宝贵的党史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财富,国际社会全面了解长征历史、准确把握长征精神内涵,可以增进对我国的价值观念与发展道路等的正确理解,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可行性:具备走向世界的共同价值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传播愈发凸显全球化、多元化的特征。一方面,各国富有民族特色的精神和价值观念通过全球经济市场,跨越文化隔阂,成为世界共享的文化信息;另一方面,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文化信息、价值观念突破国界和政治体制限制,在“地球村”各个角落快速传播,使各国接纳和借鉴他国精神与价值观念成为可能。长征精神中理想信念坚定、不怕艰难、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紧靠群众等要素,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而且具备走向世界的共同价值基础,这也为做好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可行性。

三、长征精神国际传播的要素分析

信源(传播主体)、信宿(传播对象)、讯息(传播内容)、媒介(传播媒介)构成了传播过程的四个主要要素。从此四要素分析,可对长征精神国际传播的路径分析提供理论指导。

(一)传播主体

传播主体在传播过程中担任“把关人”角色,受到特定社会制度的制约,控制传播内容的发布。长征初期,中国共产党作为长征精神的传播主体,高度重视将人民群众培养成为党的政策主张和长征精神的宣传者,形成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对外宣传模式。

当前,负责我国国际传播的主体是各级政府或由其管理的传播媒体,它们在我国国际传播中起到主导作用。做好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首先,务必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利用政府官方媒体开展传播工作。但不容忽视的是,伴随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民间传播丰富了国际传播主体,成为民族精神国际传播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民间团体的国际文化交流或互访活动,使得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更加接地气,进人心。因此,做好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在传播主体方面要形成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合力,打造官方传播和民间传播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多元传播格局。

(二)传播对象

传播对象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担负信息再加工并二次传播的角色。长征胜利初期,国外进步记者、作家成为长征精神的主要传播对象,不仅是“信息接受者”,而且承担了“二次传播”的职能。中国共产党成功将长征历史和精神传播给斯诺、史沫莱特等国外进步人士。后者“无不认为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精神的典范”[3],又通过撰写著作将长征历史与精神传播至国际社会,扩大了长征精神的国际影响。

新形势下,传播格局呈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的特征。传播对象已成为各类媒介产品的消费者。为此,做好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一方面要主动作为,通过国际主流媒体、权威传播平台或有国际影响力的外籍人士,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传播,增强长征精神的国际关注度;另一方面,要将“传播对象”主动转化为“信息再传播者”。要借助来华定居、工作、留学等外籍人士的力量,使其参与长征精神影视作品、文艺作品等的外译传播,以此创新适合传播对象国文化特征、语言体系和心理接受能力的方式方法,改变官方国际传播的“刻板形象”,确保国际社会对长征精神的深入理解和正确解读。

(三)传播内容

传播内容是传播过程的中心,受到传播目的、社会环境、传播对象信息需求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长征精神蕴含的诸多宝贵价值观念,具备国际社会共同认知的基础,激励了很多热爱和平、追求正义的国际友好人士投身本国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事业。

当前,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要注重继续挖掘国际社会共同价值主题,这样的传播内容易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党的政治主张与价值观念也会在国际社会得到正确解读。值得注意的是,长征精神具有不断发展的时代性,在新时期产生了诸如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新长征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察看中国精神的动人篇章不难发现,它们的源头,无不来自长征精神。[4]”因此,在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中,要注重长征精神与“新长征精神”内容的结合,重点做好当代长征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的传播。

(四)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的物质工具。伴随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媒介不断呈现形式多元化、传播快速化、影响广泛化的特点。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条件,运用报纸、广播电台、诗歌、漫画、戏剧等传播媒介,有效地传播了红军长征的进程和共产党的抗日政策主张,为宣传党的革命主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前,网络和新媒体由于具备传播渠道多元、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成为世界各国在开展国际传播中新型的传播媒介。但是,由于各国国情和文化的差异,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为代表的传统传播媒介,仍具有稳定的接受群体。因此,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要照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对象,将新媒介和传统媒介密切融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传播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媒介,建立起灵活实用的传播体制机制,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更加便捷感知、体会和理解长征精神,以此增强传播效果,把长征精神迅速高效地向国外传播。

四、结 语

民族精神愈发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通过其国际传播,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新的历史时期,做好以长征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国际传播,也会为中国梦在国际社会的广泛传播与正确阐释提供思路与启示。

参考文献:

[1] 中东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著.红军长征史(修订新版)[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2] 张文.两次长征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外国人怎样看长征精神[N].人民日报,2006-10-10.

[3] 李后强,侯水平,杨先农.弘扬长征精神建设文化强国[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1).

[4] 以长征精神成就中国梦[N].解放日报,2014-10-17.

 

原文刊载于《今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