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传媒人> 正文

王绍据:千里连线暖人心

2016-04-06 11:29:40 来源: 作者:

我的话音刚落,就听到总书记那亲切的声音:“绍据啊,我看到你也感到很高兴!”第一句话就把我的眼泪催下来了!一个大国领袖,日理万机,不知接触过多少中外人士,居然在多年后能够一眼认出我,怎不令人热泪盈眶呢?那是2010年9月7日,他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莅临宁德视察时接见了我。

“听说你已经退休了,这真是啊,当年还是个小伙子。”习近平总书记抬手指了指屏幕(即我站的地方),亲切地说,“我也记得当年我们一起共同下乡的情况,应该说我们当时下乡还是比较深入的。所以我现在特别注重我们在地方工作的同志能够深入基层,新闻战线的同志也要接地气,深入基层,这样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你几十年前报道的赤溪村的情况,在当时就很有新闻价值。赤溪村今年给我写了信,我看了之后也感觉很亲切。它的历程就是我们全国扶贫的一个历程。我们要很好地总结,而且要不断向全面建成小康继续努力。绍据同志,你在那边也是当地的一个活地图,也是个活字典,应该很好地帮助大家一起,协助大家总结宁德的一些扶贫经验,提供一些实际情况,为下一步全国全面摆脱贫困,建成小康,你还可以发挥余热。”

总书记的讲话让我心潮澎湃,暖遍全身。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工作的肯定与夸奖,也是对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重视与关爱。他能提到30多年前报道的新闻价值,可见他对记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敢于担当的赞赏。

1984年,《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了我的一封来信《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并配发《关怀贫困地区》的评论员文章,引起党中央高度关注与重视,一场波澜壮阔、旷日持久的反贫困事业由此在全国拉开帷幕。赤溪村也因此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从发现贫困到呼吁反贫困,从参与“输血”扶贫到帮助“造血”致富,这32年来,我从未间断过,即使退休了,仍情系赤溪,发挥着余热。

我心里很清楚:我是谁?我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深入实际,秉笔直书,担当责任;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了谁?为了贫困群众早日摆脱贫困,亦为了下一代人不再贫困,一起过上小康的幸福生活。

依靠谁?要用手中之笔坚持不懈宣传,动员和依靠广大干部和社会有识之士,投身扶贫济困事业,同时唤起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共同为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这几天,来自各地的电话、微信及各种信息接连不断,这既是对我的祝贺,也是给我的鞭策。我有信心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的嘱咐,为全面摆脱贫困,建成小康社会,再尽绵薄之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