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双十一”过后快递包裹激增,野蛮分拣、个人信息安全等问题再次成为热点。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就《快递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规定,快递公司及从业人员以抛扔、踩踏或者其他危害快件安全的方法处理快件的,最高可罚款5万元。(11月17日《京华时报》) 快递业增长疯狂,个别从业者更疯狂。抛、扔、踩、踏的暴力分拣现象,已经从库房延伸到了小区门口,可谓明目张胆、任性至极。看到自己精心淘来的“宝贝”被恣意蹂躏,网购族们除了心疼似乎无计可施。于是,通过法律规章来规范快递行业发展、遏制暴力分拣等乱象,已经成为公众的普遍诉求。而《快递条例》的编制,无疑是顺应民意之举。 治乱用重典,最高5万元的重罚,从此快件是否将被快递小哥温柔以待?从舆论反馈来看,似乎仍然充满疑义。而诸多疑义中,谁来监督成了核心议题。毕竟,与庞大的快递员队伍相比,监管执法的力量显得太过薄弱,而群众监督的力量虽然无处不在,但毕竟充满随机性,给粗暴的快递小哥们留有侥幸的空间。也就是说,重罚的整治手段,虽然出拳很重很猛,但很可能打在棉花上,在执行过程中遭到消解。 野蛮的暴力分拣现象要遏制,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要规范,已然成为共识。但从重罚引发争议的局面来看,关于如何遏制、如何规范,显然还缺乏清晰的路径和行之有效的办法。规章制度的出台,只是解决了“制”的问题,尚未解决“治”的问题,从动机上来讲很有“必要”,但从效果来预判却未必是“必然”。而之所以陷入这等境遇,归根到底还是快递行业的规范,光靠法规制度的单兵突进恐怕不行,还得靠综合求解才能达成。 深挖快递乱象生长的土壤,规章制度的缺失固然是重要短板,但也必须看到,行业积弊的形成,还与行业发展本身的缺陷有关。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行业标准的混乱和服务规范的缺失。快递形态上是物流,但实质却是服务。而服务标准化的欠缺,恰恰是大多数行业在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完善法律规章之外,强化行业自身的标准化建设,可能有助于涤清服务领域的斑斑劣迹。而这种标准化建设,包括提升从业者素质、制定从业规范等。 对重罚有效性的疑虑,并不是否定法规制度的必要性,而是希望其更具操作性。整治快递乱象,要出重拳,更要精准出拳,避免一拳打在棉花上。并且,在出重拳的同时,监管部门还应打好“组合拳”,避免以罚代管,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野蛮分拣的快递乱象。唯如此,网购族们精心挑选的“宝贝”,才能被快递小哥们温柔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