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自媒体时代职业记者如何锤炼信息? --以钱江晚报媒体融合部实践探索为例 《新闻实践》杂志供稿 “自媒体”勃兴,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源头”,发现线索、记录事件、传播信息。有人说,我们正在进入“全民记者”时代。不可否认,网民的“全民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升了传播的时效性。但所谓“全民记者”,实际上是“新闻线人”的一种形态。他们所发布的信息其实停留在个体传播的层面,在海量的信息播报中也免不了鱼龙混杂。缺乏专业把关,带来的结果是网络上小道消息甚至假新闻满天飞。 谁来判断处理这些产生于互联网的新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锤炼成新闻?钱江晚报成立了媒体融合部,目的就在于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由专业记者对那些来自互联网的信息,进行自己专业的判断和处理,这便是媒体融合部在新旧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承担的专业职责。事实上,“全民记者”发布的信息,只有经过记者的专业处理,才称得上进入了专业的社会传播序列。 判断:去伪存真,需要职业记者的专业眼光 网络传播了大量的信息,同时也传播着大量的谣言。特别是进入微博时代,真相迅速传播的同时,谣言也在迅速发酵。看的人多了,转的人多了,假的成了真的,一些垃圾信息、八卦、恶搞乃至谣言也被疯狂扩散。 在对网络新闻的报道中,我们发现,网络上的谣言,会变着“马甲”出现在你的视野里。有人会在原新闻基础上,对信息稍作修改然后发布;有人会通过PS图片捏造新闻;还有人甚至会拿微博造谣来取乐。判断网传消息的真假,去伪存真,需要职业记者的专业眼光。 去年夏天,“海底捞体”走红网络。送贺卡、送霸王餐、送iPhone5,微博上一家名为“海底捞”的火锅店被传得无所不能。真是这样吗?媒体融合部的记者一看到这条微博,便提出了自己的怀疑。如果说“送贺卡”还有点可能,送霸王餐就有些夸张了,更何况送还完全没有影子的“iPhone5”。 第一时间发现这条线索,记者的判断是这应该是“海底捞”的营销手段。因为他体验过杭州本地的“海底捞”,除了一些特色服务,如免费水果和美甲外,根本不存在类似的活动。 于是,记者开始追查事情的源头,发现7月23日一名网友“猫叔Ryan”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昨天在海底捞,无意中跟朋友抱怨京东抢的奈良美智大画册怎么还没到货,结果服务员结账的时候问了我京东会员账户,今天一早三本大画册都送来了!” 这条微博被转发了几万次。但事实上,“猫叔Ryan”收到画册和“海底捞”一点关系都没有。 同时,他再次走访了杭州本地的“海底捞”,并对“海底捞”杭州分店和北京总店的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得到的结论是,“在杭州海底捞店,在客人等餐时提供免费冷饮小吃、免费上网等。对于特别的客人,比如过生日的客人,还有送果盘送鲜花等随机特色服务。网上所传的海底捞服务,很多都夸大了。”而海底捞北京总部的工作人员则直接表明:“那些明显不可能发生的传言,网友应该有分辨能力。” 于是, 8月8日,钱江晚报 B4版面《走火入魔“海底捞”》出炉了。通过记者的体验采访告诉广大读者,“海底捞”根本没那么神,同时分析“海底捞”现象,告诉大家,“海底捞体”走红,不过是网友对优质服务的梦想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