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成长短板须从“心”开始
2021-08-18 10:41:51 来源: 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从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保障管理四个方面综合施策,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据光明日报报道) 近年来,我们时常会看到各种青少年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有关报道,剖析其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多半都与心理问题有关。身体强健、心灵脆弱成为当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通病。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给予年轻心灵最真挚的呵护,也由此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也对国民的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也包括青少年。他们的内心世界比成年人更加敏感、更加脆弱,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然而曾经,受教育条件和思想观念的局限,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都更多地把目光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努力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衣食住行,而忽视了成长中的心理因素,导致一部分孩子空有一幅强壮的身体,却抱守一颗“玻璃心”。他们经不起风浪、遇不得挫折、扛不住压力,在人际交往、情绪把控、理解认知、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力不从心、差强人意,不但误了自己的前途,毁了家庭的幸福,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对他们的教育与呵护,必须从“心”开始、内外兼顾。 此次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传递出强烈的护“心”信号,也彰显出教育的决心和诚意。它不再只是一个高高在上、中看不中用的文件、口号、要求,而是从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保障管理四个方面综合施策,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专业性和科学性。 通过纳入课程、安排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强化日常预警防控、加强家校合作,对高校和中小学校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判、给予帮扶、加强疏导、及时干预、及早诊治;通过开展上线下多种形式咨询辅导服务、培养训练有素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统筹各类资金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经费等措施,为守护学生健康心理提供多重保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是教育之责,也是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