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别被功利心“迷了眼”
2020-12-01 10:46:45来源: 重庆文明网责任编辑: 李霖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近日,一个有关5名中学生当着几千名师生的面将自己的手机丢进水桶里销毁的视频引发热议。事后,校方回应称,学生销毁手机系自愿,家长也支持。其实,这类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从事后不少网友和家长表示“支持”的社会观感来看,类似事件仍将继续出现。(11月4日《光明日报》) 在外界看来,这种当面销毁手机的做法显得简单而又粗暴,但很多网友和家长却表示支持,这说明在不少人的内心中,依然信奉这种“短平快”的教育方法,他们在乎的是,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却没有深入思考,这种做法是否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损害,从长远来看是否弊大于利,这种看起来短期有效、局部有效的做法,并不是教育的应循之道。 虽然近年来,社会各界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希望能够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摆在与学业进步同等重要的位置,但传统应试教育依然根深蒂固,在不少家长中存在的“功利心态”“焦虑心理”就是明显的例证,这种心态心理也左右着教育方式。目前来看,无论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不少人依然会选择快速有效但是过于尖锐的教育方式,有的行为会对学生的人格尊严造成侵犯,有的则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产生错误的影响,这些相比于可见的学业成绩,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往往很难让人感受到,但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当然,学生犯错、违规,自然应当接受惩罚,这也是对学生的正确教育,促使其养成服从管理、遵纪守法的健全人格。但是惩戒方式一定要恰当,不能以暴制暴、以错抑错,而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育人逻辑,宁可用更多的时间潜移默化,也不要用过激的方式追求所谓“立竿见影”的效果。错误的惩戒方式还可能会产生负面的示范效果,会让学生觉得强迫、暴力等手段可以快速达到目标,甚至加倍效仿,产生难以意料的后果。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培养需要爱心、恒心与信心,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悖于教育规律,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其他方面,对教育都应当保有一颗平常心和敬畏心,克服急功近利、简单粗暴的错误教育思维,把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摆在教育的关键位置,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身心健康成长的长远效果出发,在育人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