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要变废为宝,难就难在让垃圾各就其位。按照目前的技术条件,有些垃圾很难得到有效利用,不少垃圾的利用成本还很高。而垃圾分类处理,就是为了解决“各就其位”问题。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垃圾都能得到分类处理,会节约多少社会成本!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采,一个社会有一个社会的时尚。垃圾分类是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能不能做到垃圾分类,直接反映一个人,乃至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文明程度。从这一意义上讲,垃圾分类的确最时尚,它对于提升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起着抓手的作用。当然,垃圾分类也不会轻轻松松就能实现,就当前来看,需从三个维度加以审视。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垃圾是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自古有之,随着城市化发展而日益突出。垃圾量的迅速增长,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问题愈加严峻,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我们终将深受垃圾之害。事实上,这些年来媒体已经报道过不少“垃圾围城”的案例,从城市到农村,很多地方的垃圾处理已经成为棘手难题。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顺应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时代潮流,因此垃圾分类似小实大。 垃圾分类不是易事。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理想的局面当然是习惯成自然。但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可能是长期的、曲折的,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垃圾分类只是“举手之劳”,可在现实中经常看到,明明是“举手之劳”就是没有人“举手”。如果还要以时间为跑道,需要经年累月接续努力。具体到垃圾分类,其习惯养成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社会提供各种硬件支撑。因此,对于实现垃圾分类的难度,必须有充分认识,既要坚定信心,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奢望毕其功于一役。 垃圾分类不是分外事。在垃圾的有效处理中,分类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而且这是一个协同过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各个层面,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影响“闭循环”。有人感慨:自己分类了,但别人没有分类;源头分类了,但处理还是“一勺烩”。出现这种情况,是有点受伤,但不必悲伤。正如我们只能牵引落后而不能迁就落后,只能彼此做加法而不能彼此做减法。垃圾分类不分分内分外,从源头到终端,各环节都要承担起责任,互相监督而不能互相指责,互相补位而不能互相拆台。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易事、分外事,而是大事、要事、分内事。看看我们身边,一段时间以来,垃圾分类工作有想法有办法、有共识有务实,已经渐成时尚。这也启示我们,“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只要行动起来,垃圾分类就一定会蔚然成风。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