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离家、再出发,在奔向梦想的道路上,无数个“一只桶”告别亲人,含泪的眼眸坚定地望向远方。可就在这条道路上,有些人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不曾在家里吃上一口团圆饭,也没机会接过母亲手里的那只桶。 春节期间,媒体镜头里的身影为这满城的团圆气氛之中,平添了一丝感动。这里有人们早已熟悉的列车乘务员,也有不曾出现在人们眼中的信号检修、车辆检修等许许多多铁路工作者。正是他们对于岗位和责任的坚守,才让这个“流动的中国”每年定期上演,不曾停滞,不曾缺席。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他们的选择,造就了无数团圆,却难以为自己的家庭带来团圆。这种选择中蕴含的是对“小我”的牺牲和对“大我”的成全,在这个没有硝烟和战火的和平年代里,他们就是近在迟尺的英雄。 在那个被称为“家”的物理空间内,承载着人们心中最本真的情感。在人们奔向家的路上,窗外飞速后退的山川河流是最美的、车厢里欢声笑语的气氛是最美的、家门口等待着的父母是最美的……这些春运路上最美的风景里,同样丢不下的还有那些坚守在岗位上的铮铮铁骨,这些都是珍贵的春运记忆,更是时代印记。 从过去春运路上的焦躁不安,到如今一路春风,旅客和铁路工作者之间越来越融洽、亲密,这得益于快速提升春运出行体验这一基本需求的满足,也得益于人们了解到铁路工作者有苦不言的坚韧和取舍。这是春运变迁进程中里程碑式的特殊节点,是科技发展、信息传播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光辉。 无论是奔向家乡,还是重新启程追逐远方,这条路都一直在这里,撑起它屹立不倒的,正是铁路工作者执着坚守的铮铮铁骨。只要人们能明白这其中的不容易,常怀感恩之心,学会主动向服务者微笑,共同维护好这条春运之路,不让这些放弃了团聚的坚守者的努力白费,就是对他们最真诚的感谢。 车,一点点地驶离;家,一寸寸地远去;春运,一年年地变化。这些坚守在岗位上的铮铮铁骨,人们不会忘记,时代更不会忘记。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