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下乡”活动已经坚持走过了20多年,从最初科技、文化、卫生三个部门单兵作战,到如今多个部门联合协作,“三下乡”活动在广度和深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动三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坚持把“三下乡”活动开展下去,是农村的需求、农民的期盼。当然,成就已经属于过去,要把“三下乡”继续做实做好,还需要更下一番功夫。特别是当前乡土结构及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三下乡”同样需要常下常新,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变化,以此满足广大农民最为迫切的现实需要。 “三下乡”可以在内容上不断更新。多年来,“三下乡”活动的内容在不断丰富,从早期单纯的文艺表演、义务诊疗、教授农业科技,到如今开展结对帮扶、产业扶持、家庭医疗、扶贫帮困等,内容上更加多元、全面。今后还可以在内容上不断更新,把最新最优的文化产品、科学技术、医疗服务送到农村,特别是要助力于脱贫攻坚,促进“三下乡”与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医疗扶贫等深度融合,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人心,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促进发展,为带动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智力、医疗、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支持,推动个人、家庭以及村集体都能获得更强的发展动力。 “三下乡”可以在形式上持续创新。“三下乡”不是简单办一场演出、一场会诊、一场捐赠就够了,不能满足于一送了之,要向常下乡、常在乡转变,把节点性的活动变为长期性活动,让农民能够长久受益。通过持续的创新形式,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农民需要什么就送什么、喜欢什么就送什么,变照单上菜为看单点菜,让农民自己选、自己定,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要通过“三下乡”推动村风民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推动农民综合素质提高,为振兴乡村凝聚广泛力量。 “三下乡”不能囿于传统和套路,要因地制宜、不断变化,着眼于三农的实际需求,让老百姓能够更多获益,把“三下乡”活动真正办好办实。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