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设备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也在不断显现。2018年4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指出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不断出现,造成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众多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甚至有演变为社会性问题的趋势。 相较于城里的孩子,农村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机游戏。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既缺乏来自家庭教育的监督和引导,又面临父母缺位,情感关怀缺失,长期处于自我认同度低、孤独感强烈的状态,是最容易沉迷网络的“高危人群”。普及度最高,又极为便捷的手机游戏是农村孩子们最为风靡、成本最为低廉的娱乐活动,手机网络游戏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交际功能,也在农村学生群体中更加突显。来自父母和学校的监管鞭长莫及,游戏厂商设置的防沉迷系统更是形同虚设,在种种现实状况下,农村孩子对于手机游戏几乎是“不设防”的状态。 事实上,相关部门从来没有停止对网络游戏的监管,来自社会各界“救救孩子”的声音也从未断绝,只是对于各大游戏开发商、运营商而言,拿出真举实措应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始终显得有些“动力不足”。如今,随着统计数据的不断出台,农村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日渐凸显,已经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这一社会性的难题。 首先,相关部门在继续加强网络监督力度、整顿网络环境之外,应出台专门或有针对性的手机游戏管理规定,督促游戏开发商健全和完善防沉迷系统以及进阶升级设计,并对手机游戏适应人群作出说明。同时在学校教育方面,要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并督促与支持学校及相关主体严格执行。除去校舍宿舍等硬件设施的投入,还要着力引导社会团体、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丰富农村学生的文体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与文化需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