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化、低俗化从网红诞生至今挥之不去,其使用的营销手段、表现方式,有时会向社会传达一种错误的价值观,会对网红的主要受众青少年带来诸多不良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网红是伴随互联网而来,其存在有着深层的社会背景。网红也不是洪水猛兽,加以合理引导会产生正能量,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7月16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平台的迅速普及,网络活动的受众参与度大幅度提升。在这其中,一大批曾经默默无名的网络红人脱颖而出,抹平了传统社会中的成名壁垒,掀起了一场极具草根气息的网络盛宴。只是在这场平民化的网络狂欢背后,亦伴随着巨大的争议,部分网红折射出的扭曲价值观,更是令人心生警惕。 网红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特有的经济和文化现象。追溯其根源,固然有新媒体时代到来、社交媒体的兴起等技术因素,也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背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心理需求的增加,价值观的多元化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旺盛发展,这些都为网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土壤。可见网红产业的兴旺发达实际反映出人民群众日渐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那么网红发展的正途,也应当顺应社会需求、符合时代价值,去展现一个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新姿态。 网红要遏制低俗内容,实现自我净化,恪守道德和文明的底线。在网红“职业化”的早期阶段,也曾经历过混乱不堪的野蛮生长。一些网红片面追求眼球效应,以色情和暴力为底色,以谎言和虚无为标榜,模糊了美丑和是非的边界,为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等市侩思维提供了堂而皇之的样板。其结果只能是引来社会舆论的批判抵制,以及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整顿监管。如今,那些勤奋、质朴、展现真善美的网红“清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正是网红正能量趋势的最好体现, 网红要坚定价值取向,专注内容生产,以创意赢得未来。网红的“吸粉”能力,离不开其对传播痛点和网民心理的准确把握,每一个网红身上的标签,都是一种价值观和文化内涵的体现。博眼球、博出位的手段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实现个性特征、技能特点与观众审美的融洽结合,才是打造差异化内容体验的正道。因此,网红在语言风格和内容形式上,还要更加求创新、动真情、接地气,凭借专业精神、生活智慧和诚意、勇气来获得公众的关注和喜爱。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