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文化内涵历经千年积淀,到如今变得愈加浓厚,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从最开始的寒食习俗、祭祀祖先,到今天的缅怀英烈、踏青寻春。人们在节日的各种活动中,通过对死亡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对先人的感恩、对英烈的敬仰完成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对话。站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传承清明节日文化,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应做好移风易俗“加减法”,营造“文明清明、绿色清明”的良好氛围。 所谓“加法”,即扬新风。一方面倡导“生态殡葬”的理念,宣传节俭、生态之风。以促进殡葬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为目标,推广生态环保的殡葬方式,不搞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等,推动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强化“文明祭祀”理念,号召人们树立文明、环保意识,用环保、低碳、自然的方式替代传统的祭祀习俗,采取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网络祭祀等环保文明的方式缅怀故人,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逐步转移到以精神缅怀和心灵感恩为主的方式上来。 所谓“减法”,即除弊端。要防止清明期间出现丧葬陋俗回潮,迷信沉渣泛起现象。一方面要倡导“环保祭祀”,自觉维护祭祀场所秩序,落实有关森林防火要求,不违规用火,摈弃盲目跟风和自我炫耀心理,不参与大肆焚烧纸钱冥物、燃放鞭炮烟花,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等行为。一方面呼吁“文明祭祀”,在祭祀过程中,不破坏绿化、乱扔垃圾,绿色出行,等等。 移风易俗是每年清明节饶不开的话题,与保护传统节日,传承节日文化并不相悖,其关键在于对传统习俗和社会新风的适当扬弃和合理加减。当今,文明祭祀和厚养薄葬既是新时代赋予的要求,更是一个人文明修养和道德观念的体现,我们应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自觉做到文明祭扫、节俭祭扫、安全祭扫,共建文明清明。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