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建设文化强国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迅速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是,在综合文化站、乡村图书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遍布镇村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基层的文艺演出活动仍然十分缺乏,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看书报容易看演出难”,是很多农村地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实事求是地说,近些年,政府开展的送演出下乡活动也有一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形成常态化,演出团体也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群众看得不过瘾也不解渴。而且,这些演出团体虽然是在真心为群众服务,将最拿手的、最优秀的、最精彩的节目送到田间地头。但是,这些节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同小异、乡土气息不浓、不合群众口味的弊端。 不过,在福建武平,这种基层群众看演出难的情况却有了明显改善。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政府花钱请来演出团体长年驻扎在镇村,而是相关部门注重挖掘乡土文艺演出人才,通过组建草根文艺演出队伍,培养农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制文化大餐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基层群众参与群众性文艺演出的兴趣和自我服务的水平,从而激活了乡村舞台,满足了群众需求。由于这些文艺队的队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既有一定的文艺才能,有熟悉乡土文化,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因而他们编排演出的节目乡土气息浓郁,特别接地气,受到群众的欢迎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让乡村舞台热闹起来,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繁荣乡村文艺,活跃乡村文化,昂扬基层群众的精神风貌,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和推动作用。但是就当下我国的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使农村群众在看书看报不用犯愁之后,看演出更方便,还需要更多农民文艺队积极参与。在这方面,福建武平的做法不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值得肯定,也值得其他地方学习。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