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研究深青历史的林得时。 在灌口深青村,深青古驿站是一处难得的历史遗址,70多岁的林得时老人15年来,和白玉盛等人一起致力于深青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搜集史料写了多本与深青、灌口有关的书。 15年来研究深青历史 70多岁的林得时老人,早在2002年就和白玉盛等人一起,研究灌口的历史。“如今变化太快,很多东西都不见了,幸亏当时拍了一些照片,现在看来非常珍贵。”林得时说,“当时很多古建筑还保存着,现在看不到了。”在深青古驿有一条南北方向的驿口街,林得时曾自撰一联:“一条大道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令人惋惜的是,这条长约500米的街已难以看到往日的繁华和遗迹,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甚至连地面都变成水泥路了。每当谈起这些,林得时总是感到当年拍下的照片尤为珍贵。 2002年,深青桥修复时发现一些木桩,经过考证,专家们发现这些木桩是500年前建桥时使用的。当时林得时发现,有村民把这些木料拿去烧成木炭做药引子,林得时认为烧掉可惜了。他像对待宝贝一样,把两段近一米长的木桩保存了下来,放在了村史博物馆。深青驿站旁边的茂林庵修复时,有一段一米多高的木构件,原本计划扔掉,可是林得时感觉这是难得的实物资料,于是也保存起来。 深青“村史博物馆”,全名叫深青古镇驿史展馆,是2010年12月4日开馆的,“当时举办了首届深青古驿文化节”。林得时说,史展资料是周边学校的历史、美术老师收集整理出来的,通过设立“深青驿站古镇史”展室,图文并茂地向人们展示古代邮驿发展史,展示深青古镇的兴衰和历史传统及特色,教育后来人。 林得时介绍了深青古驿站的历史,系古代同安连接漳、泉两地的古驿道驿站,是目前国内留存不多的古代邮驿遗址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保存完好无损的有1000年历史的宋、元、明、清时代古驿站。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重建,如今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驿楼横跨深青村口古驿道,俗称过街楼,始建于元代。楼为穿斗式、硬山顶砖木结构,通高6米,面宽4.4米,进深3米,楼上奉祀关帝。驿楼基柱为石结构,上部为砖木结构,楼门前铺有台阶17级。楼下是个凉亭,还有一对圆石柱支撑着门楼。石柱刻有对联,门楼南面石额上镌刻行书“驿楼古地”四字。清嘉庆九年(1804年)及1988年二次重修。 由于发展迅速,以前的回形土楼不见了,甚至驿站旁的石狮子也被人偷走了,幸亏有当时的照片,村里又请人根据照片复制了一尊。 会玩100多种童玩 林得时还是灌口有名的老顽童,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童玩的传承人,会制作100多种童玩。为了更加方便推广与保存闽南童玩文化,林得时将这些童玩游戏编写成书。“我知道一些游戏和童谣,但开始编写的时候,才发现难度很大,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闽南口语翻译成普通话。”林得时出门见人就聊,回家就写,有时甚至半夜躺在床上,一有灵感就马上起床写。就这样,经过3个月的努力,记载了183种游戏和童谣的《闽南童谣趣话》出版了,很快成了灌口中心小学夏令营的教材,很受孩子们喜欢。 2007年,他专门把50种游戏编成一本书《闽南童玩童乐》,按室内室外、春夏秋冬进行分类,并配上图画,让孩子们更容易学会。这两本书不仅让林得时成了灌口有名的“老顽童”,也让他成了厦门市 “非遗 (闽南童谣)”代表性传承人。后来,他又搜集整理了《童玩童乐续集》。
|
相关阅读:
- [ 09-07]集美开辟“六线六片”项目评审绿色通道
- [ 09-07]“垃圾分类 清新集美”进社区活动在大学康城小区举行
- [ 09-07]集美杏林街道打造“暖心驿站” 服务企业
- [ 09-07]集美电工范启荣义务指挥交通护送孩子上学
- [ 09-07]集美开展小流域治理等生态工程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 [ 09-06]集美区工商联赴上杭考察 交流民营企业经验做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