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 撤销垃圾桶师生带垃圾袋上学 梧侣学校四年前就实行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 绝大多数学校都在展示自己“有什么”,位于同安的梧侣学校却因为“无”而闻名。 在昨天的文明创建再提升部署会上,梧侣学校作为唯一的代表发言,因为它实现“千人食堂三无声”“百亩校园无垃圾桶”。 位于同安工业集中区的梧侣学校,是厦门教育文明建设的一个范本。它位于同安新民镇,是一所农村学校,90%以上学生是外来娃,但却因为文明建设而焕发生机,经常会让前去参观的人大吃一惊:这真的是农村学校吗? 原本一天要运三车垃圾 现在三天不到一车 应该说,梧侣学校的“无”靠的是“有”。 在此次教育局推广垃圾分类以及垃圾不落地之前,梧侣学校已经这样做了四年。不过,梧侣学校校长张志愿实事求是地说,刚开始他们倒不是为了垃圾分类。 他说,起初是为推广“无值日”,做不下去,16个一人多高的垃圾桶每天都满满当当。 张志愿和他的同事开始对垃圾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16桶垃圾中,85%是饮料瓶,作业等废纸占10%,其他垃圾为5%。 梧侣学校“釜底抽薪”:撤销16个垃圾桶,开展不喝饮料行动,同时加大饮用水供应,学校的奖品全部换成水杯;此外,学生作业本写完之后,由班级回收后再换新本子。 梧侣学校要求学生和老师每天自己带垃圾袋上学,实在无法避免的垃圾要一直拽在手里,直到丢到自己的垃圾袋中。 张志愿说,这样,学校就剩下5%的垃圾了。全校3314名学生,201名老师,原本一天要运三车垃圾,现在,三天不到一车。 排队领餐和用餐“无声” 1200人学习古人“食不言” 梧侣学校的午餐食堂也是一景。副校长庄美琼昨天在部署会上介绍说,1200个人用餐,实现进出食堂、排队领餐、用餐“三无声”,学习古人“食不言”。 “三无声”会不会太过分了?庄美琼说,中午千人食堂用餐,如果没有一定规矩,嘈杂的场面可想而知。 梧侣学校的文明建设特色,还体现在文明礼仪。张志愿“上岗示范”,每天七点和同事准时出现在校门口和家长孩子互相问好。 庄美琼说,问多了,孩子们回礼和主动问好的习惯就养成了。 梧侣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自豪地认为,他们每天做的这些事,都在为厦门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庄美琼说,外来娃从小和父母到处漂流,我们从他们的习惯养成着手,他们回家或走向社会,就会以在学校的面貌示人。 |
相关阅读:
- [ 05-19]厦门市教育部门组织教师编写垃圾分类教程 分三种版本
- [ 05-19]厦从源头入手推广垃圾分类 19个试点小区作示范
- [ 05-17]“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公益讲座走进集美实小分校
- [ 05-16]今年厦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 教育系统内也不例外
- [ 05-16]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厨余垃圾变肥料种出"一米菜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