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木取火”是人类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它都给后世诸多启发:人类只要善于观察,勇于吸收,勤于实践,加上持之以恒的精神,就能够积蓄能量,迸发出无穷的智慧的火花。凡事皆有道,即做任何事都要掌握规律。笔者认为,阅读之道恰如燧人发明钻木取火的过程,同样在于观察、吸收和实践。 阅读之道在于观察。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阅读不是盲目的“跟风”,它侧重于观察,只读而不会观察,虽内化于心,却不能外化于行,也就是“死读书”。如果燧人智者不善观察自然现象,又没有生活劳动的经验,怎么能够想到钻木取火呢?反观现实,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就难以明察秋毫,通晓世事,更不能从生活的中看到爱与美的天地,在快乐中生活。观察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选择的过程,找到自己感兴趣又适合自己的书籍,领略读书魅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一切有利于个人进步的思想和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在阅读中感受快乐,提升素养。 阅读之道在于吸收。伟大诗人普希金曾经说过:“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燧人正是向大自然学习并从中吸收经验,才发明了人工取火。由此可见,阅读需要领悟作者已经洞见的事理,掌握已有的经验。当然,吸收不是盲目汲取,更不是无原则地获取,而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结合当前实际,在各种思潮汹涌、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全民阅读必须加以正确引领,兼收并蓄,提高国民对时势的甄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才有利于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 阅读之道在于实践。读书的目的在于运用,如果只读而不重视实践,知识累积再多也等于零。燧人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一次次的尝试,从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才发明了人工取火,将最原始的野蛮部落甩在身后,步入一个新的原始文明时代。这其实也是人类最初萌发的创新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不是后人历经实践、创新、再实践的过程,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就不可能如此厚重。只有将书本中知识运用于生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读书才不会成为面子上的作秀,知识的力量才能推动国家和民族进步。 全民阅读,书香中国,是中华民族重拾信心走向新的文明高度的重要标志和必要途径,掌握阅读之道,就好比掌握了进入文明世界的钥匙。面对各式各样的图书,选择适合自己的,强化心智,提升品位,用于实践,这才是读书的真谛。(杜剑彬)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