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戏曲艺术,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一个“老”字。一则是因为戏曲是古老的艺术,二则是戏曲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样的事实很残酷。试想一下,如果一门艺术失去了年轻人的关注,没有年轻人来学习、接受和传承,那么这门艺术也就失去了明天和希望,当老一辈艺人逐渐凋零逝去,这门艺术也就只能存在于博物馆中。 戏曲是国粹,戏曲不能亡。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承上下功夫,就需要让年轻人来关注。事实上,去年在河北省举办的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已经开了个好头。在20多天的时间里,21个剧种的31台优秀剧目和1台折子戏轮番亮相,不只是让观众见证了梆子声腔的魅力,更引起了全社会对戏曲艺术的关注,更发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戏曲人才,更吸引了青年人走进剧场看戏,这其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好戏”当然不能只有开头,还需要有更精彩的后续。河北省计划从2017年起,每年让全省大中小学在校生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的戏曲演出,这就是无限精彩的续篇。戏曲进校园,戏曲从娃娃抓起,不只是会进一步树立“戏曲大省、梆子之乡”的河北品牌文化形象,这对于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也是居功至伟。 戏曲进校园易,走进人心却难。让人欣喜的是,在3月30日的启动仪式上,不只上演了河北梆子保留剧目《宝莲灯》,更增加了与观看演出师生的互动环节。这远比单纯观看一场演出,对戏曲的认识和了解更为深刻,也有助于戏曲在学生的心中留下印记。 一年一场优秀戏曲演出进校园,让从未接触过戏曲的学生认识戏曲,说不定某个孩子因此就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戏曲在这个孩子的心中生了根,进而开出鲜花并结出硕果,这就是戏曲传承和发展的“星星之火”。倘若这样的孩子多了,戏曲就有了延续生命的希望,古老的艺术就可能重新蓬勃。再退一步讲,即便这样的活动不能发现“好苗子”,也势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与艺术修养,也能够充分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这就能形成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的浓厚氛围,就会为传统文化的延续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戏曲进校园或许见效不快,但是必须久久为功,因为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播种,只有播下孕育着明天的种子,才能收获满满的希望。把戏曲的种子埋进学生的心中,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戏曲,戏曲的“香火”才不会断,古老的艺术才能绽放新枝!(高永维) |
相关阅读:
- [ 03-31]王俊凯张一山乌镇学唱花鼓戏 弘扬传统戏曲
- [ 03-29]巧用传统戏曲唱响现代道德风尚
- [ 03-29]国家大剧院将举办第二届小剧场优秀戏曲节目邀请展
- [ 03-27]地方戏曲发展须培养新一代名角
- [ 03-24]安徽瑶海:戏曲进校园 传承在身边
- [ 03-23]第四届北京曲剧艺术节开幕 传统戏曲绽放异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