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乐环绕,西装革履的男子手捧鲜花,表情肃穆,穿过一排排黑色大理石墓碑基座,在一座墓碑前站定,弯腰、献花、鞠躬。在男子身旁,一名工作人员举着手机,将现场场景实时直播。这是近日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推出“代客扫墓”服务后所发生的一幕(2017年3月21日《新京报》)。 清明时令雨连绵,游子客乡忆祖先。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区域清明习俗。尽管全国各地清明节习俗不同,但以扫墓寄哀思的主旨却一致,烧纸钱、放鞭炮的习俗也大体相同。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口跨区域流动频繁,社会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不少远离家乡的人不便返乡祭祀先祖,于是,“代客扫墓”服务便应运而生。 应该说,“代为扫墓”确实为那些清明时节不能返乡的游子祭祀祖先打开了方便之门,使在不回家的情况下让扫墓成为可能。但是,“代客扫墓”真的能寄托哀思、对已故亲人深刻缅怀吗?笔者认为,墓虽可代扫,而对亲人的缅怀却无可替代。 清明祭扫应当注重内涵。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守孝道的传统,一部《二十四孝》即是明证。其实,祭扫仅仅是清明节的外在形式,其内涵在于对先祖的怀念,对孝传统的传承。“代客扫墓”是纯粹的商业行为,商品有价,亲情无价,岂能明码标价、进行卖买。因而,“代客扫墓”把纪念和感恩已故亲人商品化了,这样的清明节祭扫去掉了精神内核、空有其表,既是对已故亲人的不尊重,又丧失了清明节本应有的文化味道,显然与时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旋律背道而驰。 清明祭扫应当保持包容。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致使让人人返乡祭扫几乎行不通,让每个人都返乡祭扫无疑是进行道德绑架、求全责备。对于那些离家遥远、工作繁忙、岗位需要而无法返乡扫墓的人,我们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因为表达对已故亲人的缅怀并不止于扫墓一种形式,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 清明祭扫应当与时俱进。目前,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不烧纸钱、少燃爆竹也逐渐成为清明节祭扫共识。少了传统习俗的束缚,使得隔空纪念已故亲人成为可能,近年来网祭的盛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家庭追思会、写纪念文章、讲已故亲人的故事等等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追思。网祭也好,追思会也罢,尽管这些祭扫方式缺少现场扫墓的形式,但其纪念、感恩已故亲人的精神内核却未丢失,更是与绿色发展理念相契合。 如今,时代在迅猛发展,观念也日新月异。清明节原有生长的土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让清明节祭扫冲破形式束缚,“代客扫墓”纯属多此一举,我们应该用更为走心的方式纪念已故亲人,毕竟走心的纪念远比形式的纪念更能传承清明传统。(宁平) |
相关阅读:
- [ 03-29]手机“扫墓”不可失去精神原道
- [ 03-27]“一点就到”的祭祀 “微信扫墓”引发社会热议的背后
- [ 03-25]厦近期雨水多寒意阵阵 前往扫墓的市民请注意安全
- [ 03-24]微信直播“代扫墓”引关注 专家认为失去应有的仪式感
- [ 03-24]手机“扫墓”不可失去精神原道
- [ 03-24]杉木挡住坟墓“视线” 长汀扫墓砍树引纷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