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作为一个互联网化的智能手机行业的黑马,从一入世,就展露了不可思议的成绩,可谓是锋芒毕露。伴随着手机行业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小米在坚持奋战了8年之后,成功走向上市,其实力不可小觑。小米近日发布了Q3财报,财报显示,小米IoT市场和手机的海外市场增速明显。不过,对于此次财报披露,有相关人士表示,小米财报看似漂亮,实则忧患重重。因为对于国内核心市场来说,小米的出货量却在放缓,甚至有机构数据显示小米手机在国内出货量已经开始下降。
小米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在市场中所有玩家都大幅度提升研发投入水准,瞄准连锁式创新的时候,小米在研发领域却持续走向单薄,甚至呈现出技术消渴症的早期现象。如今的小米或许真的需要努力奔跑,加大研发力度,做出更好产品,服务全球更多用户。
财报背后的小米式隐忧
小米公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集团在2018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508亿元RMB,同比上涨49.1%,其中利润为29亿元RMB,同比增长17.3%,在小米所有的营收范围内,手机占据了重要地位,小米手机业务营收350亿,同比增长36.1%,手机销量达到3000余万部。小米8系列出货近600万部,高端手机收入占比31%,此外,国际业务方面收入达223亿元,占集团总收入43.9%。
从财报中不难窥见,小米把重心放在了国际市场上。事实上,在小米上市之前,雷军就在公开信中强调,有三条路径让小米通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一,在智能手机存量市场,冲入世界三强;第二,进行品类拓展;第三,在海外市场,尽早实现国际业务占全部收入一半。虽然财报数字亮眼,但是其透露出的问题也不少。小米财报显示,小米的出货量在放缓,甚至有机构数据显示小米手机在国内出货量已经开始下降。比如IDC显示 小米Q3出货量数据同比下滑;Counterpoint 的数据则显示,小米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同比下跌了 15%。
除此之外,在财报后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小米手机体系的平均出货价格依旧上不去。根据Q3数据,小米手机目前的全球均价是1052元人民币每部。整体依旧处在低价机的水准上。换言之,小米在高端市场的尝试并没有拉动品牌溢价能力,低价快出依旧是小米的保护伞。与此同时,虽然财报过后由于与美图抱团取暖消息的传出,小米股价得到了提升。但在整个Q3当中小米股价呈现持续下跌状态。
高端失利,研发力量单薄是缘起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的问题,原因在于小米在这个手机市场的关键季度,依旧没有拿出具备说服力的产品。尤其在充当先锋的旗舰机上,作为今年压轴出场的MIX 3在社交网络和媒体评价上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差评。高端失利的背后,是小米的“黑科技”真的不行。显然,研发对于一家科技公司有多重要,但小米在专利技术方面依然缺失。除了在印度被爱立信起诉,小米在国内也被宇龙通信(旗下品牌为“酷派”)起诉,认为小米侵害了其专利号ZL200610034036.7的“多模移动通信终端通话记录界面系统的实现方法”发明专利,要求小米立即停止生产、许诺销售、销售侵犯专利的小米MIX 2、红米Note 5、红米5 Plus三款手机,并连带赔偿经济损失。
从2012年至今,小米极速地申请和购买多项专利:2012年申请专利257项,2013年申请643项;2015年收购了博通公司31件无线通信专利;2016年从英特尔购买了332件美国专利,从微软手中购买1500件专利;2017年,小米从诺基亚手中购买专利……尽管如此,和华为等相比,小米在研发上的投入依然不足。(2017年,华为的研发费用897亿元人民币,而小米研发费用为32亿人民币)。
今天全球智能机行业的大趋势是研发越来越烧钱。华为2017年的研发费用将近900亿!而未来AI、芯片、光伏、石墨烯,任何一项技术都高举着“我们很贵很复杂”的牌子向现实世界走来。或许可以这么说,技术探索已经彻底陷入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境地。
性价比不是低端的代名词,小米亟须加大研发力度
互联网科技一直是发展的重头,只有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支持和研发,才能在市场中保持独有的竞争力,独占鳌头,但是科技研发的投入不止是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和人力,更多的还有时间,而且研发这种东西投入和收获是不能成正比的。
性价比不是低端的代名词,但前提是以品质为基础。一款好产品建不成一个好品牌,但好品牌绝对是通过一系列好产品建立的,这其中有很长的路要走。研发创新需要长期积累,拼凑不是创新,这不是一年就能补完的课,这是实力问题,年轻的小米不得不承认。为了所谓创新用很多不错的零部件,却在品控上驾驭不了,或者管理不严,这是很大问题,虽然在讲以用户为中心,实际上对品质缺乏敬意、对用户利益不够重视。
除了这两者之外,品牌问题同样需要重视。企业的创新、品质与品牌问题,有实有虚,却是迈向中高端的必经之路,小米还任重道远。当消费者可以闭着眼睛放心买小米手机时,小米手机也就可以放心的冲击高端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