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 今日国际热词 >> 泰国洪灾

10月23日,曼谷北部Rangsit区,当地的高架桥成了唯一没被淹没的道路,这里承担起了港口的角色。 图/记者华剑

今年7月以来,泰国遭遇50年来最大洪水。10月下旬,洪水淹进首都曼谷。

11月15日,泰国总理英拉承认,曼谷部分地区的洪水年底前恐怕不会消退。

洪水,是曼谷目前面临的最大危机。湄南河单薄的水泥墙堤防,任何一个缺口,都可能将曼谷变成泽国。

然而未来,可能更严峻的考验还是水。据来自多个研究机构和专家的警告:曼谷正在下沉,而海平面却在上升。泰国前国家气象局长哈马萨罗加预言:曼谷的大片地区将于2030年被淹没。

这场人与水的较量,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国家危机”。

A 水下之城

10月23日16时30分。在曼谷BANG KRA BU区THANON KHIEO KHAI KA路的湄南河码头,河水正在涨潮,水位比上午又高了三四十厘米。

路的两边是曼谷著名的皇后学校,泰国王子的住宅距此不过一公里,两公里外便是皇宫。作为泰国总理英拉下令重点保护的区域,自22日16时30分洪水冲破防线之后,当地调集了数百军警连夜抢险。

抢险队员用沙包构筑了两道防线,学校食堂的桌椅也成为堵漏的工具,军人用皮卡运来钢条,加固沙包防线。河水漫进了搭建在堤岸内侧的木房子,还有十厘米高就会漫出堤坝,而堤坝的外侧,一米之下才是街道。

河水涨潮,是曼谷的噩梦。发源于泰国北部山地的湄南河,俯冲而下,在南部平原形成湄南河三角洲,后经曼谷汇入太平洋,但由于季节性的涨潮致河道入海口海平面上升,洪峰入海不畅。

在10月中旬,泰国官方刚刚宣布曼谷“躲过一劫”之后,形势迅速恶化,来自北部的洪水向曼谷步步进逼,当月20日,泰国总理英拉形容现状是“国家危机”,要求曼谷市政府打开城内所有水闸泄洪。

上游洪水进逼与海水涨潮倒灌,使曼谷危机四伏。泰国海军水文厅此前预测,在10月的最后两天,湄南河的水位将会涨至2.6-2.65米,高出堤坝10-15厘米。

在曼谷市区的某些地段,一边是城市干道,车辆来来往往,一边是高悬的湄南河,洪水汹涌,水涨船高。站在防洪堤外,让人心惊胆跳,你随时都得担心由人工砌高的水泥墙堤防能否抵抗得住洪水的压力。

湄南河此前的最高水位纪录是在1995年,2.27米,导致发生大水灾。此后,泰国政府将湄南河的堤坝修到2.5米高,对于洪水的抵挡不过维系了16年。

“海拔不到两米的曼谷已处在湄南河之下一米,如果(堤防)全部开放,曼谷将成泽国。”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所研究员林宏不无担忧,曼谷,已成水下之城。

B 消失的运河

11月初,曼谷市区的五分之一被置于水下。人们发现,打开水闸并不能解决问题,而那些消失的运河原来有多么重要。

回溯泰国历史,运河曾经是泰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泰国的城市甚至小城镇都被护城河和土墙围绕,这些护城河既可以阻挡战争中的大象和军队攻城,也可以为城里的人们提供饮用水。

据泰国史载,1767年大城阿瑜陀耶王国(现大城府所在地,曼谷以北80公里)被缅甸军攻陷,新暹罗王国在湄南河上的拉达那哥欣岛成立。之后,该王国在岛东和岛北修建了第一批运河,在新城和城墙周围形成一个完整的水道。后来,这种环形水道进一步推广,运河系统也随之发展。

1782年,曼谷王朝拉玛一世把首都从吞武里迁到曼谷。当时这里还是大片沼泽地,后来逐步建成河渠纵横、舟楫穿梭的水上都城,因而获得“东方威尼斯”之美誉。

随着新式战争武器的运用,运河的防御功能被弱化,开始为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服务。到19世纪后半叶,运河主要为不断扩展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曼谷凭借发达的水运和湄南河泰国湾出海口的重要位置而发展。在19世纪中期,大约有40万曼谷人居住在船上和河边的吊脚楼里。那时,湄南河和它快捷的水道就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河上的船只就是运送货物和人们出行的大众工具。

自20世纪初,泰国政府开始修建道路,道路逐渐成为更高效率的运输系统,1915年后再也没有修建新的运河。近20年来,随着工业发展,曼谷城市的扩张使得原来的运河不是被废弃,就是用来填土修路建房,市内的水上交通也逐渐被汽车所代替。

运河的历史作用已然式微,其天然的排水功能被庞大的地下排水系统取代,“东方威尼斯”的盛景已经不复存在,仅存的水上市场已经变成旅游景点。

昔日的沼泽已成为曼谷市区的一部分,上面不是铺设了水泥路面,就是修建了高楼大厦。一到雨季,曼谷便有水漫之险,年年水患成为曼谷的一块心病。

C 恐慌来自哪里?

洪水的逼近,让曼谷人上演了现实版《曼谷奔逃》。林宏也准备出去避一避,在曼谷洪峰最高的时候,家人劝他去清迈,就算是度个假。

2011年水患成为泰国50年来的最大水灾,让林宏感到吃惊。在他70余年的记忆中,一共经历了三次大水灾。前两次,一次是1944年,一次是1995年。“1944年那次,我七岁,那时候的水灾要严重得多。我的老家在曼谷东部100公里,那时候都泡在水里面,但现在,我的老家还没有泡在水里。”

曼谷人对于水灾,经常提及的是1983年和1995年。1983年,曼谷洪灾从9月持续到12月,数以万计的家庭流离失所;1995年,曼谷洪灾从10月到11月,260万人受到影响。

“为什么曼谷一直受到洪水威胁?薄弱的市政基础设施,人口爆炸,挡住水道的建筑,太多规划不当的道路,它们都是正当的理由。这些理由,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我们只是解决眼前的问题,却没有寻求根本的解决之道。”1995年,曼谷水灾之后,朱拉隆功大学教务长Kasem Chandranoi为《曼谷邮报》撰文时写道。

“历史似乎是不断地重复悲剧。1995年的大洪水,当时《曼谷邮报》的大标题是:洪水是糟糕的城市规划的结果,而16年后的今天,报纸仍然可以用这个标题。”林宏认为,现在,人们的心态已经不一样了,恐慌的情绪远超以往。

“60多年前的那一次,泰国还处在自然经济之下,人们感觉到(水灾来临)是必然的,没有什么可怖的地方,来了就来了,而且那时没有什么工业,人们都是心里有数,不感觉到什么恐慌。泰国人一贯的基本观念是住在水村嘛,那个年代,交通不发达,人们靠水而居,水来了干脆就住在船上,水退了,就搬去陆地。”林宏说,那时,人们面对水灾心态平和。

“(现在)市民恐慌的一个原因是,传播业太发达。”泰国工商企业联合会主席吴建成说,人们听到的看到的,是满耳满眼的水。

“官方从保证曼谷市区不被水淹,到市民无需过度担忧洪水威胁,到洪水已经失去控制,呼吁市民撤离,口径的一次次变化,让人无所适从。加之洪水行进缓慢,迟迟不来,早早在准备抗洪的市民,最后变成了在‘等水’。”泰国的一名资深导游对记者说,人们心里没数了。

另外,在现代化时代,城市个体之间的依赖加重,即便是街道上一个小小的超市,水卖光了,人们便开始惊慌失措,曼谷这座国际化都市发展到1100万人口,哪一个环节断裂,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D 曼谷的难题

在曼谷市区的广告栏中,有这样一幅宣传画:画面上,一条超大的管道尽头,立着一个小小的人。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管道的巨大。据称,这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排水管道。

如何将城区的积水迅速排光,是这座海拔不到两米的城市一直面临的难题。

时至今日,曼谷已经拥有规模庞大的水道系统,包括200道防洪闸、158个抽水站、7条巨型隧道及1682条水道,总长度达2604公里。目前曼谷市的排水系统可以达到每秒抽排1600立方米水量的能力,仅靠帕卡农大型排水隧道一个地点,就能每秒抽排155立方米,使用直径15米的大型排水隧道把水排入大海。

但这些措施并未能有效抵挡洪水侵入曼谷,50个区中一度有15个受灾。

“在曼谷遭遇几次大水灾之后,泰国政府便投入大笔资金建造了排水和蓄水系统,不过,这些系统是以曼谷连降大雨造成的水灾来设计,无法应付来自北方的洪水。”曼谷市水利局副局长说,“如果只是曼谷下大雨,以前,我们可以做到在几天内把水排光,而现在只需要3个小时。”这位副局长说,这次因为来自北部的水量太大,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将洪水引往东部,力保曼谷市中心。

“曼谷应该建造更多的泄洪渠来疏洪水,让来自北方的洪水导入大海中。”前曼谷市长碧基说,曼谷政府除了需要进行灾难风险评估,还须编制洪涝灾害风险图,以及拥有更良好和完善的灾难警告系统。

除了来自北部的洪水,碧基还注意到一个潜在的威胁是上升的海平面,“因为海平面上升以及我们无法将北部的水流导入海中,水终将溢出。所以未来的水灾不是普通的水灾,不仅仅是五六个小时而已。”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8年曾发表的一份报告预言,由于气候变化和地面沉降,曼谷面临严重的洪水威胁。英国《卫报》不久前报道称,曼谷有缓慢下沉的迹象。这是来自多家研究机构的结论,不同的只是下沉的幅度,从1.5厘米到10厘米不等。事实上,曼谷已经有一部分土地处于海平面以下。

泰国前气象局长、国家灾害警报中心主任史密斯哈马萨罗加预测,2100年曼谷将彻底变成新的“亚特兰蒂斯”。他认为,泰国政府至今对于该问题仍未有严正的执行决策。他甚至警告说,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曼谷大部分地区在2030年可能会沉入水底。

(潇湘晨报)

">
新华网曼谷11月16日电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6日晚到访泰国时宣布,美国将向泰国提供1000万美元援助,帮助后者抗击洪水。

希拉里当晚抵达曼谷后与泰国总理英拉举行了会谈。希拉里在稍后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泰国民众正面临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灾害,美国将向泰国提供更多民用和军事援助。

美国海军“拉森”号导弹驱逐舰16日早些时候抵达泰国,协助泰军方实施洪灾救援和重建工作。希拉里说,美国的援助重点将放在协助泰国尽快重新启用遭洪水淹没的廊曼机场以及抢修中部各府历史文化遗产,以期帮助旅游业尽快恢复。

希拉里17日将前往曼谷一处疏散中心看望灾民。英拉对美方援助表示感谢。希拉里是在前往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东盟系列峰会前访问泰国的。访泰前,她还访问了菲律宾,与菲方签署了旨在加强美菲合作的《马尼拉宣言》和《美菲关于增长伙伴原则的联合声明》。

">
国际在线报道持续超过三个月的泰国洪灾目前已经开始有逐渐消退的迹象,但洪灾造成泰国近10万平方公里被水淹,目前曼谷至少1/5地区仍然被水淹。大量劣质垃圾、动物腐尸、工业废弃物四处漂流,公共卫生令人堪忧,恐怕将引发新一轮的公共卫生冲击,这也成为国际相关方面所担忧的相关议题之一。泰国政府目前正在按照程序采取相关措施,就防灾减灾以及灾后疫情防预等问题进行部署。本网连线环球资讯广播驻泰国记者任芊,介绍一下泰国目前在防灾减灾方面所做的工作。

记者:现在泰国卫生机构正积极地开展灾后疾病预防工作,向民众传达和宣传相关疾病的常识,尽量避免灾后大规模疫情传播。比如,针对洪灾中出现的大批垃圾无法及时得到清理的问题,泰国政府和曼谷市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以加快垃圾清理和回收工作,避免垃圾在积水中产生更多的有害物质和细菌,而导致进一步的疾病传播。

救灾指挥中心13号表示,曼谷市政府目前已经开始实施污染控制计划,在兰实地区设立垃圾交换点。民众可以拿自己家的垃圾来换取大米和鸡蛋,这一计划旨在希望民众能自觉的清理好自家的垃圾。

垃圾和危险化学物质办事处负责人廊汕表示,曼谷市将联合自然资源与环境部以及志愿者一起,设置垃圾―食品交换中心。民众可以拿20个塑料盒换取1个鸡蛋,或者用100个塑料盒换取1公斤大米。这样的做法能够促进当地民众主动收集垃圾,特别是那些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分解的垃圾。

污染控制厅还将进入受灾区域调查当地水质,并民众发放生物清洁剂,民众可以用这些生物清洁剂清洁房屋内的积水。


此外,针对灾后防疫和疾病控制问题,泰国卫生部就建议民众在洪水消退后的48小时之内,应该立即打扫房屋的地板和墙壁,以消除沾染在地面、衣物和家具上的病菌。同时,易受病毒感染的人群,包括自身有慢性疾病民众、容易过敏的民众在进行打扫时应该穿着保护工具。至于被洪水浸泡的衣物,必须进行清洗、消毒后才可以使用。主持人。”

主持人:看来泰国政府和曼谷政府在防灾减灾方面确实做了很多深入并细致的工作。有消息说,这场洪水除了对民众的生活、境造以及泰国的经济和旅游行业造成影响外,还对泰国湾附近海域的生态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那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记者:一些泰国研究人员认为,目前正在泰国肆虐的特大洪水灾害导致大量洪水倾入泰国湾,可能导致海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危害。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物理海洋学研究人员巴莫说,大量洪水在过去较短一段时间内流入泰国湾,导致海水盐度从先前的32‰降低至2‰,从海岸延伸入海5公里长、15公里深的海水犹如淡水。这导致海洋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一些生物可能因此死亡。另外,洪水还可能破坏一些海洋生物的繁殖场地。

巴莫说,通常情况下,如果淡水进入海洋并滞留一个星期,不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太大影响,但这场持续3个月的洪水可能导致各种贝类以及白鲑、鲭鱼在泰国湾西岸碧武里府和沙没沙空府的养殖场受到影响。

另外,由于洪水肮脏不堪,也令海水受到污染。研究人员在泰国湾的一处海岸发现,附近海水已经发黑发臭,不少螃蟹死亡。泰国自然资源和环境部官员米克民说,受洪水影响,鱿鱼、海鲶等数量的减少,导致鲸、海豚等生物的生存也受到威胁。该部门正在泰国湾50处海域设立海水质量检测点,将对未来10天内的海水盐度以及溶解氧含量实施监控。


主持人:好的,那最后再给我们介绍一下曼谷洪灾的最新情况吧。

记者:那么针对目前曼谷市区的洪水形势,虽然包括廊曼区和拉实区等地的积水已经开始消退,拉抛区的部分路口积水已经完全退去,但是包括东部明武里以及西部湄南河沿岸的大部分地区积水消退的速度仍然很缓慢,形势也依然不容乐观。泰国总理英拉今天称,曼谷部分地区明年可能还会被淹。英拉说:“我个人想看到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快乐,但我对曼谷西部地区没多大信心,那里排水能力很弱。东部在新年前可能排完洪水。”泰国近五十年来最严重的洪灾已致至少562人丧生,数百万房屋被毁。(记者任芊)

">

11月13日,泰国总理英拉在曼谷受洪灾影响的街区向民众分发食物。新华/法新

泰国官员14日说,首都曼谷北部部分居民不满政府救灾措施,拆毁一处防洪堤。总理英拉・西那瓦当天呼吁灾民要有耐心。

拆毁防洪堤约7米宽

按照曼谷警方的说法,大约100名示威者13日聚集在曼谷北部廊曼区一处防洪堤,把筑堤沙包能搬的搬走,不能搬的毁掉。

曼谷一名警官说,当地居民过去几天把防洪堤拆开一道大约7米宽的口子,只是深度不大。13日一天内,示威者把口子加深到1米。

曼谷市政府本月初安放沙袋、关闭河道闸门,确保外围洪水不进入内城,影响市中心商业街区和政府建筑,不少民众不满政府“内外有别”。这次受损堤坝是防止北部洪水蔓延至市中心的关键防护。


堤坝附近居民说,他们已经在齐腰深的水中挣扎近一个月。

曼谷政府预计14日修复堤坝。警官廊讪・巴蒂蓬告诉法新社记者,示威者威胁,如果政府修堤,他们就阻塞连接曼谷内城和北部的一条主干道。巴蒂蓬说,示威者14日没有采取过激行动。

英拉呼吁灾民保持耐心

总理英拉14日在社交网站留言,承诺政府将尽一切努力排水,呼吁灾民对政府救灾努力保持耐心。

她说,洪水正在消退,灾情逐渐缓解。只是,她预计,曼谷西部的排水进度与城市其他部分相比可能会更慢。

她呼吁民众再忍耐一段时间,“化齐心为力量,奋力过难关”。

英拉13日说,首都曼谷多个地区水位下降,核心内城区预计不会受淹。政府已经启动“国家康复计划”,着手灾后重建。

恢复外商对生产的信心

恢复外商对泰国生产基地的信心,是泰国政府现阶段主要任务之一。

泰国副总理兼商务部长吉滴叻・纳叻侬14日呼吁外国企业继续投资泰国。“我们信心十足,这种情形不会再次发生,”纳叻侬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泰国是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计算机和汽车配件主要出口国。洪灾影响泰国多处工业生产基地。

纳叻侬承认,外商企业是泰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这类企业可能担心类似洪灾再次发生,从而离开泰国。

纳叻侬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相关会议的间隙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会议期间会晤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

日本贸易振兴会亚太区主管若松勇说,日本企业暂时没有“搬出”泰国的意向,而“如果明年再次发生类似灾难,不少制造商预计不得不重新考虑搬迁生产基地”。

">
据泰国《民族报》14日报道,由于洪水长期不退,泰国不少遭遇洪灾的地区正面临垃圾污染的严重问题。如果不尽快处理掉这些垃圾,疾病会在灾区蔓延。为解决这一问题,曼谷市政府13日开始实施污染控制计划。

根据这一计划,曼谷在西萨曼路口和兰实地区设立垃圾―食品交换中心。民众可以拿自己家的垃圾来换取大米和鸡蛋,旨在鼓励民众能自觉清理好自家的垃圾。民众可以拿20个塑胶盒换取1个鸡蛋,或者用100个塑胶盒换取1公斤大米。

当地官员呼吁,灾民应协助当局把可回收循环的玻璃、纸张、木材或塑料等垃圾分类。除了降低健康危险之外,收集垃圾还有助于洪水加速流出曼谷。

泰国卫生部还进入受灾区域,向民众发放生物清洁剂,民众可用来清洁屋内积水,防止这些水变质污染饮用水。另外,公共健康部已发放2万多套检测工具,用来检查细螺旋体病,此病三周前开始在灾区蔓延。据药品管理局统计,至本月上旬,灾区已有超过130万人生病,其中70%的人得了“香港脚”。(孙广勇)

(来源: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