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城中小学林彩英:让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2022-03-02 15:42 林密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李晨曦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这一期接受采访的是平潭综合实验区城中小学校长林彩英。 校长名片 林彩英,高级教师,全国小学骨干校长,福建省“十三五”名校长培养对象。从事一线教育三十余年,现为平潭城中小学校长。曾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发表十多篇论文在《中国教育报》等CN类刊物。已主持完成两项省级课题,获得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出版《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大家学园,汇聚美好》两本教育专著。 让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美好。“教育为追求美好而生。教育过程是发现美、享受美和理解美的过程,如果没有对美的渴慕,教育就不会真正发生。”林彩英说,“我希望将真善美的种子植入孩子的心田。我们不仅仅向传统中的美好致敬,并且深刻汲取其中的营养;同时我们珍爱来自一线的美好,重视那些活生生的当下。我们也在不停向各地的探索者学习,把他们的美好,或嫁接或移植,丰富我们的教育家园。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而言,无论是校长还是各级教育管理工作者,或是一线的教师或是父母朋友都要自觉自愿致力于传播这些美好。” 同时教育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而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它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吸纳和汇聚各种教育力量。所以她提出打造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教育共同体,全民共同关注教育,教育引领全民学习的教育思考。树立“教育是大家的,大家办教育”的理念,形成“社会教育力”和“系统教育力”。推动构建全民教育的“大家学园”,真正把教育变成全社会、全人类的事业。 这就是林彩英校长从教三十多年来一直的思考和实践的教育初心——让学校成为“大家学园”,汇聚所有美好。 教育初心:创办“幸福学园”追求美好 2013年8月,时任城东小学副校长的林彩英,毅然放弃城里优越的条件,来到平潭流水镇中心小学——一所即将组建的乡村小学担任校长,她深知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农村的孩子需要更好的教育!” 学校初期投入使用时,她开家长意见会,老师课改会,听学生心愿心声,每日忙到华灯初上,终是立起了富有家园特色、文化浓郁的幸福学园——大家流小,共享幸福。 2015年,在她的奔走努力下, 18路公交车站点的引进和学校新综合楼的建成,让一方学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她盘活资源,倡导当地企业家成立教育促进会,奖教促学,拉动了全民共建教育的氛围。她引进北大资源,共建蒲公英夏令营,为学子们打开窗门,拓展视野。她与教研团队一起,提出以学定教教研新思路,让孩子自主提升,个性飞扬。她注重习惯养成,时常在放学路口、公交车上拍写学生的行为予以纠正,让优秀是一种习惯风传遍全镇;她关心教师成长,将例会改为教师讲习会,让年轻的教师迅速提升…… 短短五年,这个海岛边际的乡镇小学成为全国乡镇学校教育的标杆,获评“省教学管理标准化学校”首批“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学校”“全国家庭教育基地”“福建省校长跟岗学习基地”,成了各级领导及教育专家交口称赞的幸福学园。 教育坚守:构想大家学园,汇聚美好 2019年2月,林彩英服从组织的安排,调往平潭城中小学任校长。 作为国际旅游岛的平潭综合试验区,有着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教育的国家意识与社会责任尤为重要。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与国际接轨,这是时代和区域赋予学校教育的使命。“作为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一名校长,我要做的是唤醒美好,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向往的美好空间,而这美好的空间是缤纷的,也是开放的,是举全社会之力,大家共处、共融、共进的教育场所。”林彩英介绍。 她提出弘道养正的办学思考,以培养心正笔正、身正行正的师生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写好人生每一笔为校训,营造全民共建共促共享的教育氛围。同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要求。”她充分运用家长论坛、家长会、家长志愿者等活动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丰富家校互动内容,并做好家长的各种培训工作,推进家校良性发展。她认为校园即学园,学园即乐园,把学校创建成师生悦心学园、家长同心学园、社会乐心学园,汇聚一切美好的“大家学园”。 在大家学园里,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显示自己的才能,开心地享受着学习带来的快乐。这里,每一科课程都变成了学程,每一种活动也都是学程,对于孩子们来说,无处不学程。在这里,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培养优秀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成就每一个学生,让所有的孩子的潜力得到挖掘,得以释放。在学园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长状态,还得给予教师足够的关注和关怀,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因为一所好的学校的前提和旨归是让教育回归幸福,感受不到幸福的教师是教不出幸福的学生的,而不幸福的学生也是没有很好的未来发展的。 教育梦想:打造“大家学园”,践行美好 林彩英校长认为教育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而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她提出了“教育是大家的,大家办教育”的理念,启动“红扣子”合力工程来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教育共同体。为了做好家长的各种培训工作,她充分运用家长论坛、家长学校、空中课堂、家长会、家长志愿者等活动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多次为家长、社区开办家教讲座来推进家校良性发展。她积极邀请各部门加盟教育,盘活各方教育资源,促成与区图书馆共建阅读基地、区交警部门共建文明出行基地、海岛研究中心海洋共建研学基地、国家海西隔检中心共建动植物保护研学基地等,并且从家庭教养、国家意识、责任担当、知识拓展、创新发展等主题入手,让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形成教育共同体,共建共促共享教育生态对社会文明的促进与孩子健康成长的托举。 她积极推进“蓝麒麟”成长工程,造就大家风范的师生气度。围绕校训“心正笔正,身正行正,写好人生每一笔”,着力打造具有行品端正、学品优秀、位品高雅的大家风范的学子。启动了“城中少年自我们成长6+1行动”,创立“城中少年仪表礼仪三字歌”…… 旨在希望城中学子怀揣深远博大、纯净的梦想,奋发向上,争做明理诚信的文明少年,朝气蓬勃的阳光少年,饱读诗书的儒雅少年,提笔如兰的蕙质少年,心怀天下的励志少年,勇于创新的时代少年。 她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每个教师制定三年自我规划赋能,用六大工程目标(专家引领亮眼工程,青蓝携手成长工程,小课题研讨探索工程,学科带头人造山工程,教学风采展示塑性工程,共同体阅读提升工程)来构建整个学校教科研的框架;开设新教师汇报课、青蓝携手课、校本研讨课、课题研究课、骨干展示课、名师观摩课等六种课型让教师阶梯式成长;让新教师研磨课型,经验型教师主抓课题;学科带头人设立工作室;团队合力攻坚,阅读共享丰实视野;全校教师全员参与做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实施聘后管理,推动学校教科研步入正轨。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城中大学堂”开辟“先生叙事”栏目,鼓励教师们将教育教学上的得失总结出来,冷静反思,提出问题,定期诊断,叙事与反思诊断提升;让反思、研究、科研成为习惯。 她积极打造“金麦田”学程,实现真实世界与学科知识的完美融合。在夯实国家课程的基石上开设了成长社团课程,让德育课程系列化,提出项目式研究性课程,推进以“主题节庆”、 “纵横古今”和 “大千世界”等为主题的项目式教学,用主题来引领综合、促进综合、完善综合。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科学、人与艺术的关系,来设计既有鲜明时代特点又能彰显传统文化精粹的具体主题。让学生与真实世界相互连接,引导儿童视角将书本与身边的世界相融合的研学课程,养成处处皆学问,时时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林彩英校长一直致力于打造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的阅读氛围,从儿童的天性和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阅读理念“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开展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小学开放性阅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的研究,构建了阅读“六化”模式。开展全学科阅读,打造没有围墙的阅读世界,让儿童置于一种自由、广阔、动态、多元、有效的开放性阅读环境中,通过大量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在校门口建设“城市书房”,图书馆提供图书给孩子们阅读,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孩子们利用馆校阅读基地,品读经典滋养人生。与区书法家协会共建,一切从学生出发,整合资源提供书法教育发展的平台和机会,促进学生书法技能、习惯、修养的提高。同时为了让更多人受益,她极力促成学校与区总工会联办平潭唯一一所由中华全国总工会认定的职工书屋及区首所“福建省共享职工之家”,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两年来,她用最大的诚意去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为实验区的一方百姓交上一份有温度、有厚度的答卷。 林彩英校长观点:未来展望,成就美好 真正的教育乃是深入我们心灵、长久地留存在我们记忆之中,并且催人向善的事物。它是以生命关怀为基础,以人文为引领,以环境美好、课程美好和教学美好为基本途径,以培育美好人性为核心,追求人的美好发展为目标。它既关注学生未来生活的美好,也关注生命成长过程的美好;既关注人的自然生命之美,更关注人的精神生命之美;既关注人的生活需要,更关注人对尊严的需要。林彩英校长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也是受教育者”的理念,让这种合作力形成越来越大的磁场,影响着周边乃至更多人的学习力与综合素养——“让教育像呼吸一样弥漫于整个宇宙”,那么,“教育为公已达天下为公”的愿景将不遥远,大家学园的美好生活必将快步走来。这不仅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职责,因为对教育者而言,目标很明确——这个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愈发美好。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