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职业大学:创新“1+3+N”劳育新模式,开辟育人新阵地
2021-10-19 20:22 来源:黎明职业大学 责任编辑:王晓瑜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为落实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黎明职业大学着力构建“1+3+N”新模式,全员全课程全方位推进“课程劳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和培养良好劳动品质,在服务性岗位上实践服务技能,树立服务意识;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党建引领,构建“劳动育人”模式 学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牢牢把握“以劳树德”在综合育人中的重要地位,将劳动育人作为重点项目纳入学校大思政和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体现时代要求、符合育人规律、彰显学校特色的“1+3+N”劳动教育体系,“1”是在开设1个学分的《劳动教育》理论必修课,重点介绍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本质;“3”是设立3个学分的《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通识模块课,主要安排劳动周(劳动月)等课外劳动实践,并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相结合;“N”是开设若干与专业课融合的“课程劳育”课程,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特别是企业导师以“身心传授”“体知躬行”的实践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感知“工匠精神”,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标准先行,推进“课程劳育”改革 学校依托“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推进“课程劳育”改革,要求各专业群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全员、全课程、全方位”的“课程劳育”改革,根据不同专业(群)的特点,制定《黎明职业大学“课程劳育”开发标准》。如:自然科学类课程要挖掘其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重点强化对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应用技术和技能类课程,则通过整合校企实践教育资源,探讨有效的实践活动形式来挖掘或融入劳动教育元素,重点强化学生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全面提高“课程劳育”实施的质量。同时,制订并完善“课程劳育”教学指南,强化思政教育、劳动教育、专业教育相融合,明确“课程劳育”的内涵与基本要素,以及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成效体现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推进“课程劳育”的规范化。 目标量化,推行“劳动清单”制度 学校面向全体师生推进劳动教育,落实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劳育清单”制度改革,遴选“党团活动、志愿活动、竞赛项目、技艺传承、体魄锻炼”等多个模块近百件劳动事项,强化“五育并进”,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依托导师团制,推进“师生共上劳动课”,实施“互动式”劳动教育教学模式,落实师生共同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一是将教师指导劳动教育和参与劳动教育工作纳入“全员的分层分类”考核的“能量银行”体系;二是将学生的劳动教育整合形成“劳动学分”,纳入通识必修模块。 机制保障,形成“劳动评价”常态 实行“一把手工程”,由校党委书记任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制定《黎明职业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学校主要领导深入“课程劳育”前沿阵地,带头授课听课,指导或实施“课程劳育”,形成领导带头的示范机制。教务管理部门要按照分类管理、分批推进的原则,统筹谋划好“课程劳育”课程和实践平台建设,完善“课程劳育”的建设机制。人事管理部门要强化“课程劳育”在师资培养、考核评价、职称评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劳育清单”的评价机制。同时,深入挖掘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文化劳育”,组织“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开展“最美教师”“感动校园人物”评选,宣传展示优秀师生的工作业绩与事迹,让工匠文化、劳动文化、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强劲内核。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