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探索发现 > 正文

新闻调查:“超级淋病”原是“超级乌龙”

www.fjnet.cn 2013-05-15 18:59  林小春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华盛顿5月14日电(记者林小春)最近,“超级淋病”一词成为中、美等多国媒体的共同热词。然而,美国相关卫生机构早在两星期前就已辟谣,美国并没有发现“超级淋病”。

那么,谣言是怎样越传越玄乎,甚至还出来“传染性或超过艾滋病”这样惊人之语的呢?

事件的始作俑者应该是夏威夷媒体。据夏威夷州卫生部门本月1日发表的澄清声明,4月30日晚,一家当地媒体播出电视新闻称“夏威夷出现超级淋病菌”。这则新闻将当地发现的一种普通耐药性病菌与此前在日本发现的“超级淋病菌”错误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两者不是一回事,而且夏威夷发现的患者早已治愈。

就是这样一个“小乌龙”,引得众多国际媒体以讹传讹,演变成“超级乌龙”。

美联社5月1日以檀香山电头发出一则消息:据报道,当地卫生官员证实发现两例“超级淋病”患者,他们感染的是一种被称为H041的“超级淋病菌”。

如果确有此事,那毫无疑问是重大新闻。2011年在第19届国际性病大会上,一个国际传染病研究团队专题报告了有关耐药菌株H041的发现:这一菌株2009年首次在日本一名31岁的性工作者身上检测到,它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耐药性。该团队还强调,此菌株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扩散到其他地区,应引起重视。

实际上“夏威夷发现超级淋病菌”只是虚惊一场。夏威夷州卫生部门的声明发出后,美联社撤销了稿件,但全球多家媒体已把此消息传得满天飞。

美国CNBC电视台的报道最耸人听闻,它采访的一名所谓专家发出惊人之语:“从短期来看,这一菌株一旦传染起来,其后果可能比艾滋病还要糟糕得多,它的传染性更强,能在短时间内传染更多的人……被传染者可能在短短几天内出现脓毒性休克症状甚至死亡”。英国《太阳报》则称其为“全球杀手”,尽管其报道也提到这一菌株迄今没有造成一人死亡。

此后,很多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指出CNBC报道的问题:淋球菌耐药性确实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但没有理由把一种病菌和一种病毒放在一起比较,“艾滋病传染致命,而死于淋球菌的人相当罕见”。

CNBC还声称美国加州以及挪威也曾发现过H041,美国卫生部门为此还出面辟谣。事实上,H041自2009年在日本惊鸿一瞥后,就未再现身影。

不实报道点燃了许多媒体的兴奋点,“超级淋病传染性或超过艾滋病”这一说法被大量转引。中国也有人翻译了相关新闻,引起媒体和网友关注。随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也进行了澄清。

反思这次乌龙事件,媒体以讹传讹、放大谣言当然要负主要责任。美国传染病专家肯特·塞普科维茨在一篇专栏文章中批评说,需要谴责的不是发出刺激性言论的专家,而是某些媒体对超级淋病菌这类故事有一种“不正常的瘾”。

不过,这也反映了人们对各种未知疾病的担忧。尽管现代医学越来越发达,但从SARS、甲流、禽流感到新型冠状病毒,当这些疾病刚出现时,正如塞普科维茨所言:“医学和公共卫生界都没有完全准备好,更不要说媒体了。”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